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规划计划 > 发展规划
索引号 001008003015013/2008-12871
组配分类 发展规划 发布机构 温州市国土资源局
成文日期 2008-03-14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温州市区矿山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2005~2012年)
发布日期:2008-03-14 16:55:12 来源:温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浏览次数:

一、总 则

(一)规划的目的、任务和依据

1.规划目的

  为全面贯彻中央“人口、资源、环境”的基本国策,在建设“一港三城”的战略导向下,以建设“绿色浙江”为大背景,建设“生态市”为契机,重塑“蓝天、碧水、绿色”的良好生态环境,落实我市矿山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实现矿产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促进我市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特编制《温州市区矿山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本规划是指导温州市区矿山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政策性文件,是市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依法对矿山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进行监督管理的重要依据,是编制和实施矿山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方案的指导性文件。

2.规划任务

  ①对区内各矿山自然生态环境现状进行调研;

  ②根据矿山自然生态环境现状及其分布情况,结合各区段的区位特征,对矿山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分区;

  ③根据本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要求,对各规划区中的矿山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提出方案建议并进行工作部署。

3.规划依据

  (1)相关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浙江省矿产资源管理条例》、《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2)文件及技术规程:《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矿山自然生态环境治理备用金收取管理办法的通知》、《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加强矿山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的通知》、《关于开展“百矿示范、千矿整治”活动的通知》、《关于组织编制矿山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专项规划的通知》、《关于印发市级及县级矿山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编制技术规程(试行)的通知》、《关于进一步明确矿山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编制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印发<浙江省露天开采矿山自然生态环境治理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浙江省露天开采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工程技术指南》等。

  (3)相关规划:《浙江省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浙江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浙江省矿山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温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温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温州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温州市瓯海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温州市鹿城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温州市龙湾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等规划,以及温州市土地、城建、规划、水利、交通、旅游等相关部门的规划。

(二)规划基准年、适用期限、适用范围

1.规划基准年

  本《规划》实施基准年为2005年。矿山现状资料截至2003年底。

2.规划适用期限

  规划适用期限:近期2005~2007年,远期2008~2012年。

3.适用范围

  本《规划》适用于温州市的鹿城区、龙湾区、瓯海区(以下简称三区)行政辖区内各类固体矿产的开采矿山、在建矿山、闭坑矿山和废弃矿山。

二、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在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中,重视和加强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最大限度地减少矿业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提高全市人民生活环境质量,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可持续发展原则。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实行矿产的开发与保护并举,在开发矿产资源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矿业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责权明晰原则。明确采矿权人对矿山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义务和责任,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补偿。

  3.机制创新原则。一是要建立和完善“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的机制。二是要建立“谁得益,谁治理”的机制。三是在政府统一领导下,建立多元的矿山自然生态环境治理资金的投入机制。

  4.统筹规划、因矿施治原则。从矿山自然生态环境实情出发,分别对关停矿山、生产矿山和在建矿山提出环境保护和治理要求,使规划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5.科技创新原则。广泛应用新技术、新方法,选择最佳治理方案,实现治理与经济、社会效果双赢。

三、规划背景

(一)自然环境

1.自然地理

  温州市区地处浙江省东南沿海,位于瓯江下游南岸,辖鹿城、龙湾、瓯海三区,地理位置:东经120°19′48″~120°59′39″,北纬27°48′00″~28°09′36″,东临东海,南靠瑞安市,西接青田县,北与永嘉县和乐清市隔江相望。东西长65.4km,南北最宽为46.2km;面积1187km2。

  有金温铁路、甬台温高速公路、330国道、104国道及瓯江航运、温州机场,在建、拟建的温福铁路、绕城高速公路、金丽温高速公路、诸永高速公路等,交通便利。

  温州市区濒临东海,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土地肥沃,水系发育、地貌单元多样,自然生态条件良好,生物资源丰富。年均气温17.3~19.4℃,年平均降雨量在1113~2494mm之间,年降雨量主要集中在5~6月份的梅雨季节和7~9月份的台风暴雨期,其中5、6月份的梅雨季节,雨量达477mm,占全年降水量的23.79%;7、8、9月份的台风季节雨量达885mm,占全年降雨量的44.14%。全年无霜期216~317天,年日照时数在1428~1984小时之间,日照率为42%。

  境内河流水系众多,主要有:①西部戍浦江水系;②中部三溪河和温瑞塘河水系;③东部永强滨海塘河水系。区内戍浦江长42.1公里,三溪河长12.3公里,温瑞塘河长约9公里。

  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貌类型有山地丘陵、平原、海涂三大类,地势自西向东呈梯级下降,为瓯江流域下游海湾内河口地带,属海陆交界带、山地平原过渡带的地域。西北部以洞宫山余脉为骨架,山脉走向呈西南—东北走向,形成中低山河谷地貌,泽雅、藤桥附近山脉海拔600~700m,与瑞安、青田交界的荸荠嶂海拔1051.1m为辖区最高峰;中部以岷岗山、吹台山、瞿溪山等形成低山、丘陵、河谷等多种地貌类型;东部以大罗山为屏障,是水网和滨海平原地区。

2.植物立地条件及种群分布特征

  境内土壤类型繁多,分八个土类,其分布特点是:从东部滨海到西部山地分布序列为滨海盐土、潮土、水稻土、红壤、黄壤。红壤类,母质为酸性岩浆岩、凝灰岩、细晶花岗岩等风化物,主要分布在600~700米以下的丘陵、山地上,适宜发展经济林与用材林;黄壤类,母质为各种基岩的风化物,土壤风化程度较低,主要分布在600~700米以上山地,主要种植用材林、经济林,部分为天然分布的常绿阔叶林与灌木草丛;粗骨土类,母质为凝灰岩、流纹岩、花岗岩各种岩石的风化物,绝大部分为林业用地,海拔高的以天然阔叶林为主,低海拔为松阔混交薪炭林,是水土保持重点地带;石质土类,母质为各种凝灰岩、流纹岩、花岗岩基岩裸露体和碎屑堆积物,除零星生长松树和杂草外,其秃岩可利用为各种建筑材料;新积土类,母质为河流冲积体,分布在贴近河道两岸的新河漫滩或卵石堆积滩,土壤养分低、土壤水分不稳定,常利用种植乌桕、水竹、柳等经济林木;潮土类,母质为河(海)相冲(沉)积物,土层较厚,多种植农作物;滨海盐土类,母质由长江口南下的粘粒和瓯江携带的泥沙不断在近海与河口淤积而成,呈带状分布在沿海陆岸与滩涂;水稻土,是在人类生产活动——水耕熟化过程中成的土壤,起源和发育于各类型的自型土,分布广泛。多种土壤为发展多种类、多品种的植物提供了有利条件。

  温州市植被分布,可分山地(含丘陵)森林植被区和平原农业植被区两大区。山地(含丘陵)森林植被区:森林植被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北部亚地带和南部亚地带的过渡带,亚热带南北植物汇集区,森林覆盖率80%。常见的有: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马尾松混交林、马尾松林、黄山松林、杉木林、柳杉林、竹林、山地灌草丛。平原农业植被区:由平原区广大的水稻栽培区,沿海木麻黄防护林带,及河谷滩涂丛生竹林等人工植被类型地带组成。

(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温州市区包括鹿城区、龙湾区、瓯海区三个区,下辖20个镇、9个乡、18个街道,2003年底三区总人口134.65万人。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394.03亿元。

  1982年以来,多种成分的工业企业发展迅速,形成了鞋革、服装、眼镜、打火机、阀门泵类、制笔、汽摩配件的地方特色工业,产品在全国市场占有较高的份额。2003年第二产业生产总值260.51亿元,其中工业生产总值241.41亿元。

  农业已形成商品粮、柑桔、蔬菜、杨梅、畜禽、对虾、文蛤等11个商品生产基地。2003年第一产业生产总值5.84亿元。

  我市的城市建设、基础设施等规模不断扩大,半岛工程、金丽温高速公路、绕城高速公路、围海造地工程、特色工业园区建设等一大批省市重点工程的上马,对建筑石材、建筑石料等资源的需求量大幅增长,据《温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预计三区至2005年矿业总产值将达到14173万元,2015年矿业产值为19665万元,为矿产资源开发带来了较大的发展空间,同时对矿山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温州是一个山水城市,城市与山水融为一体。城市建设很多沿山边进行,黄石山、杨府山、黄龙山、牛山、景山、大罗山等山体周边大多已建成高楼林立的城市建筑群。区内风景区主要有仙岩风景区、瑶溪风景区、景山公园,拟建的黄龙山公园、杨府山城市公园和大罗山城市公园。

(三)区域地质概况

1.地层

  本区属华南地层区,广泛发育中生代陆相火山岩。除平原区和山麓沟谷有第四系分布外,基岩山区主要出露上侏罗统磨石山群和下白垩统永康群,零星分布上古生界变质杂岩,由下至上划分为:上古生界芝溪头变质杂岩(Pz2),上侏罗统高坞组(J3g)、西山头组一段(J3x1)、二段(J3x2)、茶湾组(J3c)、九里坪组(J3j),下白垩统馆头组(K1g)、小平田组(K1x),第四系更新统(Qp)、全新统(Qh),详见表1。

表1 地层划分简表

组、段

代号

主要特征

全新统



Qh

海积、冲海积成因为主的粘土、淤泥质粘土、淤泥,间夹粉细砂等,局部地表层为黄褐色粘土、粉质粘土。

更新统



Qp

主要为洪积、坡洪积、冲积、海积、冲海积成因的含粘性土的碎砾石、砂砾卵石、砂、粉砂及粉质粘土、淤泥质粉质粘土等。

下统

小平田组

K1x

上部为碎屑流相(碱长)流纹质(晶屑)玻屑熔结凝灰岩、含集块角砾岩-角砾熔结凝灰岩、粗面英安质玻屑熔结凝灰岩及喷溢相球泡(粒)流纹(斑)岩,下部为碎屑流相流纹质晶屑玻屑熔结凝灰岩、流纹质(或英安质)含角砾玻屑熔结凝灰岩、喷溢相流纹岩夹喷发沉积相凝灰质砂岩、粉砂岩及流纹质晶屑玻屑凝灰岩等,控制厚度>848.7m。

馆头组

K1g

河湖相杂色厚-薄层状砂砾岩、砂岩、粉砂岩为主,夹细砂岩、硅质泥岩、页岩等,局部夹空落相流纹质(晶屑)玻屑凝灰岩等,控制厚度769.8-848.2m。

上统

九里坪组

J3j

喷溢相(球泡)流纹(斑)岩为主,局部夹喷发沉积相凝灰质粉砂岩和空落相流纹质含角砾晶屑玻屑凝灰岩,底部可见流纹质角砾凝灰岩等,控制厚度>852.7m。

茶湾组

J3c

喷发沉积相凝灰质砂岩、粉砂岩、沉凝灰岩,局部夹空落相流纹质含角砾玻屑凝灰岩等,控制厚度112.9m。

西山头组

二段

J3x2

碎屑流相流纹质(含角砾)晶屑玻屑熔结凝灰岩、流纹质玻屑晶屑熔结凝灰岩,间夹喷发沉积相沉凝灰岩、凝灰质粉砂岩及玻屑凝灰岩等,控制厚度474.43m。

西山头组

一段

J3x1

空落相流纹质(含角砾岩屑)玻屑凝灰岩、流纹质晶屑玻屑凝灰岩,局部相变为碎屑流相灰黑色英安质熔结凝灰岩,间夹或互层出现喷发沉积相沉凝灰岩、凝灰质沉积岩,控制厚度692.0m。

高坞组

J3g

碎屑流相流纹质晶屑熔结凝灰岩、流纹质(含角砾)玻屑晶屑熔结凝灰岩,控制厚度>843.52m。

上古生界




芝溪头变质杂岩

Pz2

低绿片岩相浅粒岩、片岩、片麻岩,控制厚度>1275.22m。

2.侵入岩

  区内侵入岩体较发育,大小岩体共有20个,出露面积118.43km2,占基岩面积的15.6%,主要分布在西南部及南部,大多呈岩株、小岩株或岩枝状产出,岩类从酸性(偏碱)、中酸性到中性均有,以酸性(偏碱)岩体为主,岩体围岩为上侏罗统和下白垩统地层。

  根据侵入岩体最新围岩时代、侵入接触关系、岩性与结构构造差异等,结合区域资料综合分析,确定区内侵入岩均为燕山晚期岩浆侵入活动的产物。按花岗岩谱系单位划分可归入到括苍山超单元组合,其中包括康谷超单元、河头超单元、鲤溪超单元(表2)。

表2 侵入岩体划分简表

超单元

组合*

超单元*

代号

岩类

岩 性

岩体数目

(个)

代表性岩体

鲤溪

超单元


酸性

(偏碱)

中粒晶洞碱长花岗岩

1

大罗山岩体


细粒晶洞碱长花岗岩

1

陶峰岩体

河头

超单元


酸性

钾长花岗斑岩

3

重五岩岩体


细粒钾长花岗岩

3

梓田岩体


细粒二长花岗岩

3

下陈、北林垟岩体


中酸性

中细粒石英二长岩

1

滕桥垟岸岩体

康谷

超单元


细中粒花岗闪长岩

2

金山寺岩体


中性

细-中细粒石英闪长岩

2

丽塘岩体


闪长玢岩

2

下际、宋岙底岩体


细粒闪长岩

2

滕桥寺前、双潮下垟岩体

  注:*者为1/25万浙东沿海侵入岩按花岗岩谱系单位划分命名的引用。

  纵观区内侵入岩体,整体显示出一个相对连续的岩浆演化序列,从早到晚,岩类由中性→中酸性→酸性→酸性偏碱的方向方向演化,这与早白垩世火山喷出岩岩类的演化序列基本相符,说明区内侵入岩与火山岩在物质来源上是同源的。

3.地质构造

  本区在区域构造上属于浙东南褶皱带、丽水—余姚深断裂与温州—镇海大断裂之间的“温州—临海坳陷”中段。区内地质构造以断裂为主,褶皱极不发育。根据断裂形迹、走向、规模及组合交切关系,主要发育北东向、北西向、南北向、东西向断裂,北北东、北东东向断裂较不发育。断裂对地貌格局起重要的控制作用,河流、沟谷的形成与发展,基本上受其控制。区内断裂发育造成了岩脉发育,岩石整体较破碎。

  本区有历史记录的地震震级大多低于5级,烈度一般也低于5度,地震作用不明显,属于基本稳定区。

4.火山构造

  根据本次工作整理的地层层序、岩性岩相组合及火山喷发旋回特点,结合潜火山岩、侵入岩的展布和断裂构造格架特点,确定调查区内存在一处大型白垩纪火山构造洼地(V型),为温州火山构造洼地,属于区域上雁荡山火山构造洼地的南端部分,大致范围为桥下―滕桥―瞿溪―桐岭―罗凤一线的以北部分,东界潜没于瓯江入海口-洞头岛屿之间的海域地带。温州火山构造洼地基底为上侏罗统火山岩,内部地层由下白垩统馆头组(K1g)和小平田组(K1x)组成,产状围斜内倾,下部或底部岩性为河湖相沉积岩,上部为碎屑流相酸性-中酸性火山碎屑岩夹喷溢相流纹(斑)岩、喷发沉积相凝灰质岩、沉凝灰岩。火山边缘地带发育环状火山断裂及零星分布的潜火山岩和侵入岩,北东向断裂(岩脉带)与北西向断裂后期切割破坏了火山构造。

5.水文地质

  区内主要发育有基岩裂隙水和第四系孔隙水二大类。

  基岩裂隙水主要分布于基岩山区,根据地下水储存条件的差异又可分为构造裂隙水和风化裂隙水二种。构造裂隙水主要发育于构造破碎带和节理裂隙发育地段,对岩石的风化程度和沿构造带发育的灾害点起较大的作用;风化裂隙水则赋存于风化裂隙中,水量一般不丰富,对残坡积层有软化、分解等作用,地下水量变动与降水量关系密切。

  第四系孔隙水可简要分为三类:山前沟谷带孔隙水、平原区表浅部孔隙潜水及平原区中深部孔隙承压水。区内承压水主要分布于上戍平原、临江平原、鹿城平原(含鹿城区及瓯海区梧田、新桥、瞿溪、郭溪、潘桥、娄桥、白象、茶山)及永强平原。永强平原是温州地区地下水淡水资源最丰富地区,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水位的急剧下降,漏斗中心位于永中及滨海新区一带,目前已有明显地面沉降迹象,多处井管上升8~10cm。

(四)矿山自然生态环境现状

1.矿产资源概况

  区内已发现铅、锌、金、铁、锰、黄铁矿、伊利石、高岭土、矿泉水、水晶、石英、钠长石、明矾石、刚玉、绢云母、钾长石、花岗石和建筑石料等18个矿种,矿床(点)55处,目前具开采经济价值的矿种有伊利石、高岭土、花岗石、辉绿岩和建筑石料。

2.矿山开采概况

  矿山开采始于清代,民国时期开采渡船头伊利石以及高岭土等,80年代开始开采花岗石作建筑石料、化工等,以及建筑砂石料的开采。以往矿山开采基本处于分散无序状态。

  区内曾开采的矿种有铅锌矿、高岭土、伊利石、花岗石、辉绿岩、建筑砂石料等,生产、停采和废弃矿山共有272个(表3)。

  表3                                            矿山开采情况一览表                                   单位:个

矿山类型

铅锌矿

高岭土

伊利石

花岗石

辉绿岩

建筑石料

建筑用砂

砖瓦粘土

合计

总数

2

5

1

3

5

254

1

1

272

开采情况

开采


3

1

3

3

44


1

55

闭坑/废弃

2

2



2

210

1


217

规模

大中型



1



12



13

小型

2

5


3

5

242

1

1

259

开采方式

露天


5


3

5

254

1

1

269

硐采

2


1






3

  区内至2003年底正在开采的矿种有伊利石、高岭土、建筑石料、花岗石、辉绿岩等,共有生产矿山55个,其中高岭土矿山3个、伊利石矿山1个、花岗石矿山3个、辉绿岩矿山3个、建筑石料矿山44个、砖瓦粘土矿山1个,从业人员2465人,实现矿业产值9841.34万元。

  区内开采矿山特点是:①开采方式以露天开采为主,共有露天开采矿山企业54家,占98.18%;地下开采矿山仅渡船头伊石矿1家,占1.82%。②矿山规模以小型为主,共有44家,占总数的80.00%;大中型11家,占20.00%。③开采矿种以普通建筑石料为主共有44家,占80.00%;其余11家,占20.00%。

3.矿山分布情况

  区内矿山以露天开采普通建筑石料为主,其分布离城镇居民点或交通要道较近,以集中在交通较便利地段为主,主要分布于龙湾区机场大道西南侧的黄石山、大罗山东部、鹿城区双屿镇黄龙山、牛山、瓯海区南白象、丽岙、潘桥、郭溪、瞿溪等地;区内自仰义乡以北、泽雅镇以西则少有采石场分布,大罗山西部采石场也较少。主要供应城区工程建设、交通工程建设、半岛工程建设等的填方石料为主,一般分布在丘陵与平原交界区为主。

  经过矿山布局调整,目前生产矿山55个,矿山数量大大减少。分布较为平均、合理,较为集中地段有潘桥桐岭下、瑶溪底岭下和大罗山南东侧,分布在《温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中划定的开采区和限采区,禁采区内没有固体生产矿山。

4.植被、地貌受损情况

  区内矿山以露天开采普通建筑石料为主,由于以前矿山开采方法比较落后,采剥比较大,严重破坏了植被,致使大面积的山林和果木被砍伐。目前部分废弃采石场因废弃时间较长已经开始恢复植被。露采矿山植被破坏后,严重影响景观,特别是城市周边、交通要道两侧露采矿山,对周边景观影响较大。

  区内矿山以露天开采普通建筑石料为主,所有露采矿山在剥土、采掘过程中,都改变了原有的地形地貌,对地形地貌影响较大。

5.三废排放及噪声情况

  区内矿山以露天开采普通建筑石料为主,基本不产生废石,一般都作为矿石利用。目前仅在渡船头伊利石矿有3处废石堆,安下铅锌矿有少量废石堆和1个尾砂库,其它地方没有废石堆和尾砂库;区内目前产生废水的矿山企业仅一家,为渡船头伊利石的矿坑废水,年排放废水约0.6万吨。区内矿山开采没有产生废气,主要存在粉尘污染,正在开采的露天矿山基本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粉尘污染。目前正在开采的露天矿山基本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噪声,在放炮、破碎、装运时都会产生噪声。

6.生产边坡安全情况

  露采矿山开采方式不规范,矿山开采面呈大坡度、陡坡,甚至使开采面与地面(挖空部分)呈直立甚至倒挂状,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较易产生崩塌、滑坡。目前仅少部分矿山按台阶式进行开采,但开采时随意性较大,边坡安全仍存在隐患。

  区内与采矿有关的滑坡、崩塌地质灾害共有35处,目前治理的为5个矿山灾害点。其余矿山边坡多存在危石,因边坡下方没有居民或建筑,没有列入矿山地质灾害点。

7.矿山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进展

  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矿山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①各主管部门通过各类媒介宣传矿山地质环保知识,初步建立全民矿山环境保护理念,监管部门采取了相应的奖惩措施,使矿山企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有所提高;②近年来,根据“矿产资源规划”对矿业开发布局与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区内矿山逐步聚集,向生产规模化、经营集约化、产品系列化方向发展,原“小、散、差、低”的状况基本得到改观;③编制了《温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将区内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保护等工作纳入了规范,使今后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保护有了指导性文件;④目前采矿权人与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全部签订矿山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治理责任书并全部缴纳治理备用金,但部分矿山历史开采时间较长,治理备用金不能满足矿山生态环境治理要求。

  二是矿山自然生态环境恢复治理。①矿山关停并转,根据《温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的要求,已经关闭了鹿城区、瓯海区、龙湾区的173个矿山。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取得了一定进展,从2000年底到2003年底开采矿山数量从228家减少到55家。②矿山地质灾害治理,按照温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对于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矿山次生地质灾害安排资金进行治理。目前多处已经开展工作,主要有瓯海区仙岩镇社帆村的不稳定斜坡、龙湾区海城街道屿门村、海米特集团等点的地质灾害。温州市区杨府山、黄龙山附近的矿山已经由开发业主自行治理。③已经申报了“百矿示范,千矿整治”项目4个,努力争取省财政支持,目前已经开始项目的前期工作。主要有温州市龙湾区黄石山上岙采石场,编号为WZ-102、103;温州市鹿城区双屿营楼桥采石场等六座矿山,编号为WZ-077、262~266;瓯海区南白象街道东庄村采石场等八座矿山,编号为WZ-205、273~279;瓯海区仙岩镇社帆村采石场,编号为WZ-252。

(五)矿山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保护与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存在的主要问题

  ①矿山层次低,布局不合理。

  以建筑石料为主的矿山分布极不规律,基本上是哪里需要哪里开采,分布于需要石料的开发区或工程周围,主要是交通线两侧,城镇周边等矿山较多,对景观影响严重。整体处于“小、散、差、低”的状况。影响了自然景观、旅游资源、森林资源、重要基础工程设施的保护和城镇的发展及人居环境的改善,与其它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

  ②矿山作业不规范,矿山地质灾害问题较为严重。

  所调查的露采矿山开采多不规范,开采手段落后,开采边帮坡度过大,有的甚至是倒嘴状,对危石和残坡积物缺乏必要的处理,矿渣不合理堆放,导致边坡失稳,诱发滑坡、崩塌。存在危险的主要是下列二种情况:a.正在开采的露采矿山,由于开采边坡较陡,较易发生崩塌,对其下方的作业人员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威胁,以往露采矿山所发生的人员伤亡均属此类。目前正在开采的54个露采矿山边坡均没有达到安全边坡角。b.露采矿山闭坑后,因遗留边坡没有达到安全边坡角,并存在部分危岩体,部分企业和个人在没有经过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工程治理措施的情况下在露采矿山下方采空区修建房屋,留下了严重的安全隐患,目前存在矿山地质灾害(隐患)点35个。

  ③矿山开采占用、破坏土地,矿山自然生态环境整治滞后。

  矿山开采、矿山废弃物堆置都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被破坏的土地难以被有效利用,既破坏了原有的自然生态系统,又难以直接成为进一步服务于某种社会、经济目的用地。在温州市区的杨府山、黄龙山及其四周、机场大道南西侧的黄石山、瓯海大道与104国道旁的牛山及附近、104国道北西侧的陀头山周围均有面积不等因露采矿山而闲置的土地,“用之较难、弃之可惜”,矿山采空区未得到充分利用。

  2003年矿山占地面积1.35km2,约占全市陆地面积0.11%;闭坑矿山废弃的土地面积0.78km2,约占全市陆地面积0.07%。目前进行矿山整治的有安下铅锌矿,对废矿渣进行了集中堆放处理;龙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巨星特钢厂后山、机场大道茅竹岭段等处为停采矿山,在发生崩塌后,已经进行治理;还有黄龙山和杨府山因土地的开发利用需要对部分矿山地质灾害进行治理。

  ④矿山环境保护措施不完善,噪声和粉尘污染严重。

  目前正在开采的54个露天矿山基本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噪声和粉尘污染。在放炮、破碎、装运时都会产生噪声。露天矿山的作业场都是粉尘的污染源,在整个开采过程中都产生大量粉尘,污染了周围的空气,对作业人员健康有一定的影响。

2.产生的主要原因

  ①宣传力度不够,采矿权人环境保护意识淡薄。由于缺乏广泛深入的宣传,部分采矿权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淡薄,只注重于矿产资源开发的经济效益,而忽视矿山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恢复治理,在采矿中未采取行之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加重了矿业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

  ②相关部门监督管理不到位。目前,涉及矿山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较多,如环保、国土、林业、水利、安全等部门均有相关规定,存在着多头管理和管理不到位等现象,影响了矿山自然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和恢复治理工作的全面实施。

  ③历史上乱采滥挖,给矿山自然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带来一定难度。过去,矿业秩序曾一度比较混乱,乱采乱挖的现象突出,造成了矿山环境较严重的破坏。从而使矿山环境治理的历史欠帐多,负担重。

  ④矿山自然生态环境防治规划严重滞后,治理机制尚未建立。长期以来,矿山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缺乏统一规划,矿山自然生态环境的恢复治理工作缺乏统一部署,防治工作尚处于被动状态,目前已开展的治理工作绝大多数是在被迫状态下进行的,如为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旅游资源及其它资源或是治理地质灾害等,而矿山自然生态环境治理机制尚未建立,矿山自然生态环境治理工作严重滞后,阻碍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环境质量改善的需求。

  ⑤治理资金筹集渠道单一,全面落实工作困难。由于目前已闭坑、停采矿山多数企业已解散,且矿山自然生态环境治理备用金尚未全面征收,矿业权市场尚属起步阶段,所以治理资金筹集较为困难。已开展矿山自然生态环境治理的资金主要来自于地方政府和开发利用矿山土地得益的企业单位,其资金来源渠道较为单一,治理工作难以全面开展。

四、规划目标

(一)总体目标

  1.建立和完善矿山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体系,规范矿业活动,减轻矿业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和破坏,努力创新矿山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新机制;

  2.按《温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的要求,加强禁采区内矿山自然生态环境恢复整治,全面改善和提高市区矿山自然生态环境质量。禁止在禁采区内进行矿业活动,禁止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和易导致自然景观严重破坏的区域采矿。

  3.全面开展闭坑和废弃矿山的自然生态环境和治理的整治工作,对影响景观和存在地质灾害的矿山按轻重缓急逐步进行治理。市区内需治理的废弃矿山的边坡整治和景观修复率达到80%以上,基本完成市区内需治理的废弃矿山的边坡整治和景观修复,矿山自然生态环境全面好转。

  4.新建矿山认真落实准入制度,规范矿山生产操作规程。开采矿山严格执行包含矿山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内容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等。全面收取矿山自然生态环境治理备用金,积极做好闭坑矿山自然生态环境治理恢复工作,加强对采矿权人履行矿山自然生态环境治理的监督。

  5.逐步建成与市区生态环境建设相协调的、与市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矿山自然生态环境新局面。

(二)近期(2005~2007年)目标

  1.建立生产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机制,全面实施矿山自然治理备用金制度,按照足够治理的原则收取治理备用金,要求提交经专家评审通过的矿山开发利用方案与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方案,执行矿山开采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按照“边开采,边治理”的方式,恢复矿山生态环境。

  2.完成严重影响景观和市区重大矿山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治理,争取有3~5个项目列入省“百矿示范、千矿整治”工程的示范点。近期市区内需治理闭坑矿山的边坡整治和景观修复率达到60%以上。

  主要开展温州市区中心城市、鹿城区、龙湾区政府的城市建成区、瑶溪风景区及温州市区东大门机场大道两侧的矿山自然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进行边坡整治和绿化造林。加强矿山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完成市内重大矿山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

(三)远期(2008~2012年)目标

  1.严格执行矿山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建立和完善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体系。

  2.继续开展废弃和停采矿山矿山自然生态环境的恢复治理工作。主要是温州市区的西、南大门,包括仙岩风景区、瓯海区政府新址、甬台温高速公路、金丽温高速公路、绕城高速公路、金温铁路、温福铁路、104国道、330国道及瓯海大道两侧露天开采矿山边坡整治和景观修复。远期市区内需治理的闭坑矿山的边坡整治和景观修复率达到80%以上,基本完成市区内需治理的闭坑矿山的边坡整治和景观修复,矿山自然生态环境全面好转。

五、矿山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分区和部署

(一)矿山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分区

  

  *:矿山自然生态环境分为Ⅲ类、Ⅱ类、Ⅰ类。Ⅲ类:包括各保护区内规划闭坑的矿山;城镇周围,主干交通线两侧露采矿山;多年生产的金属、化工矿山,分布集中,生态破坏或污染严重,已诱发地质灾害。Ⅱ类:主干水系流域、水源区内的矿山;其他分散的金属、化工矿山、粘土矿山以及闭坑矿山。Ⅰ类:分散的采石矿山、砖瓦粘土矿山;一般建材矿山。

根据矿山所处地质环境和地貌特征,矿山规模和集中程度、矿山自然生态环境破坏程度以及所处地理位置等因素,参照生态环境规划布局,将市区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划分为两类,重点治理区和一般治理区(附表1)。重点治理区:主要是以Ⅲ*类生态环境区范围内矿山为主,矿山数量多、规模大、集中程度高、安全隐患多、生态环境差,对区域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地区。一般治理区:以Ⅱ类为主及部分Ⅲ类和Ⅰ类区矿山,矿山数量少、相对分散、安全隐患不太严重、生态环境较差,对区域生态环境影响较小的地区。


1.规划重点治理区(A区)

  主要是位于规划禁采区内、城镇周边、主干交通线两侧的露采矿山,以及存在地质灾害的矿山,共有重点治理区7个,重点规划治理矿山62个(表4),其中生产矿山7个,废弃矿山55个。

  表4                  规划重点治理区一览表

  规划治理区及编号

分布位置

基本情况

矿山数

治理面积(km2)

  黄石山近期重点治理区(A-1)

  黄石山

  1个为开采矿山,9个废弃矿山。

10

0.1721

  瑶溪—状元近期重点治理区(A-2)

  瑶溪镇北侧山体

  1个开采矿山,2个废弃矿山。

3

0.0639

  杨府山近期重点治理区(A-3)

  杨府山及其周边

  均为废弃矿山;227点为滑坡点,228、229、267~269点为崩塌点。

6

0.073

  黄龙山近期重点治理区(A-4)

  黄龙山及其四周

  均为废弃矿山;140、077、262~266等七点为崩塌点。

10

0.0854

  牛山近期重点治理区(A-5)

  牛山及其四周

  1个开采矿山;192、197两点为崩塌点。

14

0.0742

  海城街道—永中街道近期重点治理区(A-6)

  海城街道北东侧山体至永中街道一带

  3个生产矿山;239、96、250、251等四点为崩塌点。

6

0.0458

  南白象—仙岩—丽岙近期重点治理区(A-7)

  南白象—仙岩—丽岙一带山体

  1个为开采矿山;252、205、273~279等九点为崩塌点。

13

0.0884

2.规划一般治理区(B区)

  共有一般治理区3个,规划治理矿山18个(表5),其中生产矿山4个,废弃矿山14个。主要有:①临江—仰义一般治理区(B-1)、②瞿溪一般治理区(B-2)、③桐岭下一般治理区(B-3)。

  表5                  规划一般治理区一览表

  规划治理区及编号

分布位置

基本情况

矿山数

治理面积(km2)

  临江—仰义一般治理区(B-1)

  沿瓯江南岸分布

  1点为开采矿山。

5

0.0175

  瞿溪一般治理区(B-2)

  沿瓯海大道两侧分布,瞿溪镇钟桐岭至潘桥镇仙门

  均为废弃矿山。

10

0.065

  桐岭下一般治理区(B-3)

  沿拟建温福铁路两侧

  3点均为开采矿山。

3

0.007

3.矿山治理类型

  根据矿山治理的目的、治理工程措施的选择和治理效果,结合我市矿山治理的实际情况将矿山治理类型划分为:新增土地型和生态复绿型、生态复绿型、景观再造型和消除安全隐患型四类(表6)。在矿山治理中一般采取多种方法进行综合治理。

  表6                   矿山治理类型一览表

  序号

治理类型

矿山数(个)

说        明

1

  新增土地型与生态复绿型

4

  将矿山进行整治后有部分土地可供开发利用。

2

  生态复绿型

37

  将矿山进行部分修整,利用矿山原有自然条件,让矿山进行自然复绿。

3

  景观再造型

11

  对部分严重影响景观的矿山,利用绿化工程技术,进行矿山植被重建工程。

4

  消除安全隐患型

28

  对存在安全隐患的矿山进行工程治理,消除安全隐患。

  矿山治理主要为稳定边坡、边坡绿化和采空场整治。稳定边坡,主要措施有清除危石,降坡削坡,将边坡分台阶分级处理,将边坡的坡度降到安全角度以下,或采用喷、锚、支挡等治理措施。边坡复绿:因地制宜,主要有喷播法绿化,阶梯式填绿化,垂直绿化。采空场整治:先对采空场基础进行清理,将其平整或分级分阶梯平整,再作建设用地,也可填土绿化、建成农田。

(二)工作部署

1.总体部署:

  按照“科学规划,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全面治理”的总体思路,开展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通过编制规划,划定重点治理区。通过对重点矿山的治理,推动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的全面开展。

  我市共部署实施工程治理的矿山80个(附表2、3),其中生产矿山11个,废弃矿山69个。规划近期治理废弃矿山42座,占规划治理矿山总数的60.9%,主要开展温州市区中心城市、鹿城区、龙湾区政府的城市建成区、瓯海区政府新址、瑶溪风景区及温州市区东大门机场大道两侧的矿山自然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进行边坡整治和绿化造林,加强矿山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完成市内重大矿山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规划远期治理矿山14座,占规划治理矿山总数的20.3%,主要包括仙岩风景区、瓯海区政府、甬台温高速公路、金丽温高速公路、绕城高速公路、金温铁路、温福铁路、104国道、330国道及瓯海大道两侧露天开采矿山边坡整治和景观修复。远期市区内需治理的闭坑矿山的边坡整治和景观修复率达到81.2%,基本完成市区内需治理的闭坑矿山的边坡整治和景观修复,矿山自然生态环境全面好转。

  根据不同的矿山类型制定了不同的治理方案,矿山治理类型共分为4类。新增土地型:将矿山进行整治后有部分土地可供开发利用;生态复绿型:将矿山进行部分修整,利用矿山原有自然条件,让矿山进行自然复绿;新增土地与生态复绿型:将矿山的土地整治与矿山修整两者结合,再利用矿山原有自然条件,让矿山进行自然复绿;景观再造型:对部分严重影响景观的矿山,利用绿化工程技术,进行矿山植被重建工程;消除安全隐患型:对存在安全隐患的矿山进行工程治理,消除安全隐患。

2.新建(扩建)矿山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工作要求

  ①新建(扩建)矿山必须符合《温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和本规划的要求,在审批中要严格执行“三不准”,即:不准在禁采区新建矿山;不准在地质灾害易发区、频发区和易导致自然景观严重破坏的区域采石;不准新建生产规模低于我市允许最小开采规模的矿山;严格控制开采限采矿种。对生态环境影响和破坏较大的,或未落实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有效措施的,或遭受破坏后难以恢复治理的,一律不予批准。

  ②新建(扩建)矿山在建设前必须经政府相关行政管理部门进行踏勘。

  ③新建(扩建)矿山建设前必须编制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与矿山生态环境治理保护方案、水土保持方案,并进行环境影响评估。

  ④矿山建设要严格执行“三同时”,即矿山企业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建设、水土保持设施建设要与矿山建设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⑤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等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矿山企业环境保护设施建设和监督和管理。矿山企业投产前,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与国土资源行政管理部门,应会同其它相关部门对环境保护设施进行质量验收。

3.生产矿山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工作部署及要求

  ①生产矿山应遵循“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对目前尚未编制开发利用方案暨自然生态环境治理方案的矿山,近期内应补编两方案,并通过专家组的审查。同时要求矿山按两方案组织实施;对未做环境影响评价的矿山,近期内应补做。

  ②按照“边生产,边治理”的原则,生产矿山应结合实际及时对破坏的自然生态环境进行治理。

  ③要明确采矿权人的矿山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责任,完善矿山自然生态环境治理制度,矿山企业要与国土资源行政管理部门签订矿山自然生态环境治理责任书。

  ④严格执行矿山自然生态环境治理备用金制度,向生产矿山收取治理备用金。治理备用金收取的金额,应本着足够治理的原则,参照各个矿山生态环境治理方案中的概算执行。

  ⑤加强政府行政部门对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和监督力度,鼓励矿山企业采用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生产,同时规范生产操作规程,鼓励废石回填,减少矿山废石的排放量。并对建筑石料矿山实行固体废料最高允许排放标准。加大露天开采矿山生产和加工过程的粉尘防治力度,减轻矿业活动对大气的污染,落实生产安全防护措施。根据1989年劳动部颁布的《乡镇露采矿山边坡稳定性检测规定》,实行露采矿山边坡稳定性定期检测,一般每年不少于一次。

  ⑥生产矿山的闭坑,应严格按照治理方案完成闭坑前的各项目自然生态环境修复工作。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应对闭坑过程实行严格监督管理,确保治理方案的全面执行。采矿权人完成矿山闭坑治理后,应由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相关部门进行验收,验收不合格的矿山不得将治理备用金退回,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有权使用备用金并通过招标完成对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工作。

  区内生产矿山需到期关停治理的矿山共有11个,到期关闭治理。估算治理费用2440万元。

4.关停(废弃)矿山的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工作部署及要求

  主要针对存在地质灾害、边坡安全隐患和严重影响景观的废弃矿山进行治理、复绿工作,废弃矿山土地能够利用的尽量加以利用,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①对废弃露天开采矿山做好边坡的修复,清除开采边坡上的危岩,增强边坡的稳定性,消除安全隐患。

  ②本着“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草则草”的原则,做好采场废土、废石的清理和复垦还绿工作。

  ③对可能造成人身安全事故的危险区,其周边要设立永久性安全警示牌。

(三)规划治理实施安排

  我市共部署实施工程治理的废弃矿山69个(表6、附表3),规划期内治理废弃矿山56个,占规划治理废弃矿山总数的81.2%。规划近期治理废弃矿山42座,占规划治理矿山总数的60.9%;规划远期治理矿山14座,占规划治理矿山总数的20.3%。

  参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建设相关规范与标准,参考临区相关规划标准,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确定规划治理单价。规划期内废弃矿山总计估算治理费用8145万元。

  表6                    废弃矿山治理安排一览表

治理

分期

治理实

施年度

废弃矿山编号

废弃矿山个数

估算治理费用(万元)

近期(2007年前)

2004年

  WZ-023、077、108、154、239、262~266

10

800

2005年

  WZ-099、102、103、250、251、228、229、267~269、205、252、273~279

19

1755

2006年

  WZ-005、078、082、083、191、195、198、280、281

8

1330

2007年

  WZ-105、135、106、107

4

1260

远期

(2012年前)

2008年

  WZ-104、189、190、196、197

5

950

2009年

  WZ-056、123、194、227、

4

600

2010年

  WZ-076、192

2

600

2011年

  WZ-193

1

450

2012年

  WZ-001、121、230

3

400

规划

期后

2012年以后

  WZ-021、057、058、068、074、208、270~272、282~285

13

1060

合计



69

9205

(四)规划治理示范项目

  按照省厅“百矿示范,千矿整治”工程要求,拟选择4处普通建筑石料矿山进行重点示范治理(表7)。分述如下:

  1.温州市龙湾区黄石山上岙采石场,中心点坐标(3度带),X=3093600,Y=40580390,统一编号为WZ-102、103。边坡目前已经进行了地形测量,矿山生态环境整治方案设计。

  全长800m,最大坡高约130m,边坡坡度为39~68°。岩性为紫红色流纹质晶玻屑熔结凝灰岩,坡面坡度较缓,节理较发育。该矿经历年开采,矿山边坡极不规则,边坡高陡,对周围环境破坏较大,边坡局部存在安全隐患。

  整治方案以削坡和排水相结合,局部采用挡墙进行支挡,最后对边坡进行覆绿处理。整治工程预算398万元。治理时间2005年。

  2.温州市鹿城区双屿营楼桥采石场等六座矿山,统一编号为WZ-077、262~266。中心点坐标(3度带),X=3099693,Y=40559470。

  表7                    治理示范项目一览表

编  号

位  置

存在问题

治理类型

治理经费估算(万元)

治理时间(年)

  WZ-102、103

  龙湾区黄石山上岙

  边坡高陡,影响机场大道景观

  景观再造型

398

2005

  WZ-077、262~266

  鹿城区双屿营楼桥(温州第二高级中学工地)

  边坡高陡,影响城镇景观

  安全隐患消除

500

2004

  WZ-205、273~279

  瓯海区南白象街道东庄村

  边坡存在崩塌隐患,影响金丽温高速公路景观

  安全隐患消除

250

2005

  WZ-252

  瓯海区仙岩镇社帆村

  边坡存在崩塌隐患,影响甬台温高速公路景观

  安全隐患消除

250

2005

  边坡整体长度约660m,边坡已经开挖宽170m,边坡40~70m,边坡坡度为60-75°。岩性为霏细斑岩,岩石呈块状结构、镶嵌结构,边坡存在危岩。治理考虑分台阶式削坡,最后对边坡进行覆绿,估算经费500万元。治理时间2004年。

  3.瓯海区南白象街道东庄村采石场等八座矿山,统一编号为WZ-205、273~279。中心点坐标(3度带),X=3092580,Y=40581250。

  采场总体呈椭圆形,面积约18677m2,全长300m,最大坡高约130m,边坡坡度为43~72°。岩性为灰色流纹质晶玻屑熔结凝灰岩,岩石节理发育,呈块状镶嵌结构,边坡局部存在安全隐患。

  整治方案可以考虑分台阶式削坡,最后对边坡进行覆绿处理。经费估算250万元。治理时间2005年。

  4.WZ-252,中心点坐标(3度带),X=3087984,Y=40565380。处于瓯海区仙岩镇社帆村。

  采场总体呈长条形,边坡总长约220m,最大坡高约55m,边坡坡度70°左右,局部倒倾,岩性为霏细斑岩,岩石呈块状结构,在边坡顶部及中间部分位置存在裂缝,裂缝主要受节理面控制,有崩塌危险,坡顶松散岩土体存在小滑坡塌。受威胁财产约175万元,居住人口约65人。治理主要以削坡为主,结合排水、拦挡。治理费用约250万元。治理时间2005年。

(五)治理经费估算

  经费估算主要以实际调查的边坡宕面面积作为参照,结合治理的难易程度来估算治理经费。规划期内共需治理废弃矿山数56个,估算总治理经费8145万元(表8)。

  表8                       治理经费估算表

治理分期

治理时间(年)

鹿城区

龙湾区

瓯海区

矿山数

(个)

经费总额(万元)

其中政府出资

矿山数

(个)

经费总额(万元)

其中政府出资

矿山数

(个)

经费总额(万元)

其中政府出资

近期

2004

6

500

300

2

150

100

2

150

0

2005

5

300

300

5

655

655

9

800

800

2006

2

200

200

2

700

700

4

430

400

2007

1

500

0

3

760

760

0

0

0

远期

2008

2

180

180

1

270

270

2

500

500

2009

2

300

300

0

0

0

2

300

300

2010

1

150

150

0

0

0

1

450

450

2011

0

0

0

0

0

0

1

450

450

2012

1

230

230

1

100

100

1

200

200

小计


20

2360

1660

14

2635

2585

22

3280

3100

  总计矿山数:56个;总治理经费:8145万元,其中政府出资7215万元。

(六)治理预期效果

  本规划任务完成后,基本完成对市区56个废弃矿山治理任务。可以使存在地质灾害的28处矿山得到治理,28处影响景观的矿山得以关停绿化,存在宕面危岩的矿山37个,进行了宕面修整(见表9)。

  完成《浙江省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中所提出的“温州市城郊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任务,主要为治理关停温州城郊及104、330国道、甬台温高速公路、金丽温高速公路、机场大道及金温铁路两侧矿山。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和明显的经济效益。

  表9            废弃矿山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预期效果一览表

编号

项目

单位

工作量

1

  综合治理的矿山总数

56

2

  消除矿山地质灾害隐患

28

3

  修复矿山宕面总面积

万m2

67.41

4

  整理矿山场地总面积

公顷

26.65

5

  土石方工程总量

万m3

82.57

6

综合治理预期效果

  绿化面积

万m2

21.31

7

  新增建设用地

公顷

3.89

8

  新增耕地(经复垦后)

公顷

0

9

  边坡治理

万m2

39.31

10

  安全隐患治理

万m2

8.47

六、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宣传,增强全民资源环境保护意识

  通过各种媒体和活动,加强资源、环境现状和面临形势的宣传教育,强化对资源环境的责任意识和保护意识。加强对采矿权人和矿山作业人员的矿山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知识培训,转变矿山企业重开发、轻保护,重效益、轻环境的旧观念,树立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矿山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的新思想,提高矿山自身环境保护技能。通过表彰矿山自然生态环境防治先进典型,处罚破坏矿山自然生态环境的行为等一系列活动,在全社会形成一种以“珍惜资源、保护环境为荣,浪费资源、破坏环境可耻”的良好新风尚。

  每年组织开展宣传活动,向相关部门和采矿权人发放矿山自然生态环境相关的录像带、科普读本、宣传画等宣传材料。

(二)强化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监督管理体系

  依法行政是保护矿山自然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充分认识加强矿山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的重要性,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浙江省矿产资源管理条例》等有关法规,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结合我市矿山自然生态环境的实际,制定相关管理办法,切实严格执行。

  加强矿山自然生态环境执法人员理论学习和作风建设,不断提高专业知识和执法水平,加大矿山自然生态环境的监督、稽查执法力度。生产矿山以采矿权人为矿山自然生态环境监测人,及时向行政管理部门上报矿山开采过程中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

  将规划的主要目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计划之中,推动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健康发展。明确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行政监管职责,将其列入任期目标和年度工作目标。充分发挥各级人大、政协和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监督检查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目标责任的落实情况。

(三)重点示范、分类指导,推动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全面开展

  积极开展矿山生态环境恢复重点治理的工程建设,选择景观破坏较严重的黄石山、温二中等建设石料矿山进行矿山自然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以及对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仙岩镇社帆村废弃采石场崩塌的治理工作。通过对上述重点项目的实施,带动我市矿山自然生态环境恢复与治理工作的全面开展。

(四)加大行政力度,贯彻执行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备用金制度

  依据浙江省人民政府,浙政发[2001]81号文“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矿山自然生态环境治理备用金收取管理办法的通知”精神,全面收取新建、扩建矿山的治理备用金。治理备用金收取的金额,应本着足够治理的原则。

  我市各级人民政府要将《规划》的主要目标和部署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计划中去,使矿山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同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协调。各级国土资源行政管理部门在当地政府的领导和上级部门的指导下,以《规划》为依据,结合区域矿山自然生态环境特点,坚持“三个结合”,即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规划相结合,与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相结合;与景观建设和人文环境创造相结合。有计划,分步骤地搞好矿山自然生态环境的治理工作。相关部门要大力支持、积极配合;要根据“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谁得益、谁整治”的原则,监督有关责任单位、人履行矿山自然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义务,依法督促对已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矿山提出并落实整治方案。加强对各地落实本《规划》情况的检查,要把落实情况作为各级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考核的主要内容。

(五)建立多元化治理资金投资机制,确保治理经费落到实处

  在矿山自然生态环境治理资金筹措上要建立多渠道的投入机制:

  1.对新建矿山和生产矿山,要严格按“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矿山自然生态环境治理备用金收取管理办法的通知”(浙政发[2001]81)向国土资源行政管理部门缴纳治理备用金,由采矿权人履行矿山自然生态环境治理的责任和义务。不履行或治理达不到要求的,其治理备用金由国土资源行政管理部门牵头用于矿山自然生态环境治理。

  2.大力鼓励矿山闲置土地的开发利用,在出让矿山闲置土地过程中,一方面要按“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由受益人出资治理,另一方面将部分出让金直接用于该矿山的生态环境治理。或是将矿山闲置土地折地指标。

  3.运用产业化管理,进行市场化运作。一是把矿山自然生态环境治理与土地整治、工业园区建设相结合;二是边开采边治理,把矿山整治与采矿权有偿使用相结合,通过剩余矿产资源采矿权的市场化配置,解决治理经费不足的问题。

  4.从采矿权拍卖所得和有关部门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水土保持费、林业费等)中拿出一部分用于矿山自然生态环境治理。

  5.积极争取国家财政、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和社会资金,由地方政府牵头开展矿山自然生态环境的治理工作。

七、附  则

  1.本《规划》由《温州市区矿山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文本、《温州市区矿山自然生态环境现状图》、《温州市区矿山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图》组成。

  2.本《规划》经温州市人民政府同意,报省国土资源厅批准后实施。

  3.本《规划》由温州市国土资源局负责解释。


  附表1        温州市区矿山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分区一览表

分区名称及代号

面积(km2)

矿山数(个)

费用(万元)

治理

面积(km2)

示意图

拐点坐标

包含

矿山

序号

X

Y

黄石山规划近期重点治理区(A-1)

2.90

10

3303

0.1721


1

2

3

4

5

6

7

3096649

3093879

3093385

3093032

3093088

3093498

3094615

21283532.5

21285679

21285204.5

21285333

21286257.5

21286515

21286306

082,083,

087,099,

102~107

瑶溪状元规划近期重点治理区(A-2)

1.63

3

730

0.0639


1

2

3

4

5

6

3097424

3096566

3094851

3094811

3095566

3096178

21281620.5

21280457

21280314

21280875.5

21281141

21281049

108,230

231

杨府山规划近期重点治理区(A-3)

0.85

6

1200

0.0730


1

2

3

4

5

6

7

8

9

3102176

3101681.5

3101349

3101531

3102095

3100958.5

3100643

3100489.5

3100834

21273425

21273176

21273360

21274078

21274069

21272796

21272691

21273118

21273285

227~229

267~269

黄龙山规划近期重点治理区(A-4)

1.75

10

1450

0.0854


1

2

3

4

5

3103008

3101641

3101202.5

3102679

3102575.5

21265423.5

21263373

21263482.5

21265887.5

21261726

057,058

076,077

135

262~266

牛山规划近期重点治理区(A-5)

3.24

14

2510

0.074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3098808.5

3098176

3097802

3097295.5

3097395.5

3096780.5

3096290

3096274.5

3096777.5

3098062

3098570

21267389

21267194

21267545

21267273

21266773

21266320

21266807

21267124

21268390

21268576

21268185

028,078

189~198

280,281

海城街道—永中街道规划近期重点治理区(A-6)

2.21

6

937

0.0458


1

2

3

4

5

6

7

8

9

10

3082623

3082252

3082220

3082297

3082678

3082633

3082833

3083256

3083299

3082798

21278445

21278900

21280028

21282008

21281823

21280926

21280821

21281052

21280474

21279468

092,095

096,239

250,251

南白象—仙岩—丽岙规划近期重点治理区(A-7)

1.21

13

1430

0.088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3094615.5

3094394.5

3094062.5

3094225

3092367.5

3091926.5

3091734

3092208

3091497.5

3091218.5

3091095

3091391

3090003

3089585

3089847.5

3090380

21269601

21269350

21269570

21269922

21269745

21269535

21270278

21270380

21265845

21265757

21266285

21266320

21269513

21269675

21270317

21270123

001,026

056,205

208,252

273~279

临江—仰义规划一般治理区(B-1)

2.99

5

500

0.0175


1

2

3

4

5

6

7

3107720

3106422

3106355.5

3107704.5

3114955.5

3115079

3112045.5

21261878

21261756

21262503

21262586

21253160.5

21259111.5

21261935.5

068,072

074,121

123

瞿溪规划一般治理区(B-2)

3.05

9

1000

0.052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102256

3101914

3101558

3101824

3102236

3099580

3098952

3098754

3098986

3099779

3098074

3097784

3098872

3099162

21254779

21254962

21255447

21255839

21255441

21254754

21254721

21255617

21256268

21256222

21259482

21259957

21261525

21261057

016,021

023,

153,154

282~285

桐岭下规划一般治理区(B-3)

1.74

4

360

0.0144


1

2

3

4

5

6

7

8

3092658

3091557.5

3091040.5

3092385.5

3091607.5

3091123

3090960.5

3091508.5

21258767.5

21257789

21258356

21259351

21261110

21260998

21261372

21261651

005,006

007,035

  注:规划区中仅有一个矿山的,示意图中未作表示,用坐标表示该矿山所在位置。

  附表2                               矿山自然生态环境治理规划表

编号

(持证或废弃)矿山名称

主要治理任务及面积

预计治理总投资(万元)

资金来源

实施年度

WZ-239

  龙湾区永中街道坦头村隆泰钢业后山采石场

  削方、支挡等措施。治理面积约14500m2。

100

  由政府和受益人出资治理

2004

WZ-108

  龙湾区瑶溪镇底岭下光虎采石场

  清理坡面危石,自然复绿。治理面积约1400m2。

50

  由政府出资治理

2004

WZ-095

  龙湾区梅头永豹采石场

  削坡,治理面积约8000m2。

100

  由政府和采矿权人出资

到期关

闭治理

WZ-092

  龙湾区梅头长蛇山采石场

  削坡,治理面积约6000m2。

80

  由政府和采矿权人出资

到期关

闭治理

WZ-087

  龙湾区永中街道联合采石场

  削坡,坡面绿化,治理面积约16000 m2。

600

  由政府和采矿权人出资

到期关

闭治理

WZ-099

  龙湾区瑶溪镇光辉采石场

  清理坡表危石,部分边坡需按台阶进行削坡,再坡面绿化。治理面积约14400m2。

200

  由政府出资治理

2005

WZ-102

  龙湾区瑶溪镇黄山康平采石场

  清危石,削坡等治理措施,再坡面绿化。治理面积约17300m2。(示范矿山)

398

  由政府出资治理

2005

WZ-103

  龙湾区瑶溪镇黄山成岳采石场

2005

WZ-096

  龙湾区天河镇新河村天马山采石场

  开采性治理,以削方为主。治理面积约13200m2。

600

  由政府和采矿权人出资

到期关

闭治理

WZ-250

  龙湾区海城街道屿门村采石场

  清危石,格构护坡、削方、支挡等,治理面积约2080m2。

42

  由政府出资治理

2005

WZ-251

  龙湾区海城街道海米特集团东侧采石场

  拆除违章房,并采取削方、支挡、排水等措施治理,并绿化。

15

  由政府出资治理

2005

WZ-082

  龙湾区永中街道洪芬采石场

  治理性开采,治理面积约14300m2。

400

  由政府出资治理

2006

WZ-083

  龙湾区永中街道桥北如义采石场

  治理性开采,治理面积约10000m2。

300

  由政府出资治理

2006

WZ-105

  龙湾区瑶溪镇崇尧采石场

  边坡清理,挂网,坡面绿化。治理面积约16000m2。

260

  由政府出资治理

2007

WZ-106

  龙湾区瑶溪镇黄石德奶采石场

  清危石,削坡等治理措施,再坡面绿化。治理面积约22500m2。

500

  由政府出资治理

2005

WZ-107

  龙湾区瑶溪镇振兴石子加工场

2005

WZ-104

  龙湾区瑶溪镇黄山后陈采石场

  边坡清理,挂网,坡面绿化。治理面积约13600m2。

270

  由政府出资治理

2008

WZ-230

  龙湾区瑶溪镇前岩山高岭土采石场

  削坡,自然复绿。治理面积约8000m2。

100

  由政府出资治理

2012

WZ-231

  龙湾区瑶溪镇马鞍岭高岭土采石场

  削坡,自然复绿。治理面积约18000m2。

280

  由政府和采矿权人出资

到期关

闭治理

WZ-077

  鹿城区双屿营楼桥(岙儿)采石场

  关闭矿山,并将矿山边坡台阶式削坡,后进行绿化。治理面积约25000m2。(示范矿山)

500

  由受益人出资治理,政府补助

2004

WZ-262

  鹿城区双屿赤卫石泥砂基建工程服务处采石场

2004

WZ-263

  鹿城区营楼矿产建材公司十二盘采石场

2004

WZ-264

  鹿城区双屿营楼胜和采石场

2004

WZ-265

  鹿城区营楼建筑采石场

2004

WZ-266

  鹿城区洪殿山采石场壹队(采石场)

2004

WZ-228

  鹿城区黎明街道杨府山2#采石场

  削坡、锚固、绿化等治理措施,治理面积约20300m2。为加州乐园建设用地。

300

  由政府出资治理。

2005

WZ-229

  鹿城区黎明街道杨府山3#采石场

2005

WZ-267

  鹿城区黎明街道杨府山青华采石场

2005

WZ-268

  鹿城区黎明街道杨府山气情采石场

2005

WZ-269

  鹿城区黎明街道杨府山长青采石场

  同上WZ-228点



2005

WZ-195

  鹿城区南郊乡德政村采石场

  清理坡面危石,自然复绿。治理面积约10500m2。

100

  由政府出资治理

2006

WZ-078

  鹿城区南郊乡德政村鹿城区城市管理局牛山基地采石场

  开发为建设用地,监督矿山的治理及复绿情况。治理面积约5750m2。

100

  由政府出资治理

2006

WZ-135

  鹿城区黄龙街道黄龙山村黄龙山1#采石场

  由温州市鹿城区进城口改建工程指挥部建设成为黄龙山公园。监督矿山的治理及复绿情况。治理面积约35450m2。

500

  由受益人出资治理。

2007

WZ-196

  鹿城区南郊乡德政村温州冶炼厂1#采石场

  清理坡面危石,自然复绿。治理面积约5400m2。

100

  由政府出资治理

2008

WZ-197

  鹿城区南郊乡德政村温州冶炼厂2#采石场

  清理坡面危石,自然复绿。治理面积约2400m2。

80

  由政府出资治理

2008

WZ-227

  鹿城区黎明街道杨府山1#采石场

  清危石,削坡,喷浆、锚固,绿化。治理面积约8700m2。

200

  由政府出资治理,土地利用

2009

WZ-123

  鹿城区双屿镇西湾村采石场

  坡表清危石,自然绿化,治理面积约3500m2。

100

  由政府出资治理

2009

WZ-076

  鹿城区双屿镇炉田村炉田采石场

  并将矿山边坡达到安全,最后进行绿化。治理面积约8000m2。

150

  由政府出资治理

2010

WZ-072

  鹿城区临江镇沙头村采石场

  坡表清危石,自然绿化,治理面积约2700m2。

100

  由政府和采矿权人出资

到期关

闭治理

WZ-121

  鹿城区双屿镇洞桥山采石场

  坡表清危石,自然绿化,治理面积约1400m2。

100

  由政府出资治理

2012

WZ-057

  鹿城区黄龙街道箬笠岙采石场

  清理坡面危石,自然复绿。治理面积约13750m2。

200


  规划后治理

WZ-058

  鹿城区双屿镇双岙村双岙采石场

  清理坡面危石,自然复绿。治理面积约3200m2。

100


  规划后治理

WZ-068

  鹿城区仰义乡渔渡村春宝采石场

  坡表清危石,自然绿化,治理面积约4000m2。

100


  规划后治理

WZ-074

  鹿城区临江镇前盈村天成采石场

  坡表清危石,自然绿化,治理面积约5850m2。

100


  规划后治理

WZ-154

  瓯海区潘桥镇仙门山2#采石场

  台阶式削坡,自然绿化,治理面积约3500m2。

100

  受益人出资治理

2004

WZ-023

  温州市瞿溪恩乐采石场

  台阶式削坡,自然绿化,治理面积约3500m2。

50

  受益人出资治理

2004

WZ-205

  瓯海区南白象街道金竹村施松弟采石场

  清危石、削坡、锚固、绿化,治理面积约19800m2。

  (示范矿山)

550

  由政府出资治理

2005

WZ-273

  瓯海区南白象街道金竹村郑月明采石场

2005

WZ-274

  瓯海区南白象街道金竹村陈衍每采石场

  同上WZ-205点

2005

WZ-275

  瓯海区南白象街道金竹村蔡光明采石场

2005

WZ-276

  瓯海区南白象街道金竹村吴爱仁采石场

2005

WZ-277

  瓯海区南白象街道金竹村郭爱国采石场

2005

WZ-278

  瓯海区南白象街道金竹村郭林春采石场

2005

WZ-279

  瓯海区南白象街道金竹村朱晓荣采石场

2005

WZ-252

  瓯海区仙岩镇社帆村采石场

  削坡,绿化,治理面积约10250m2。(示范矿山)

250

  由政府出资治理

2005

WZ-028

  瓯海区娄桥街道东风村叶青松采石场

  台阶式削坡。治理面积约10000m2。

300

  由政府出资治理

到期关

闭治理

WZ-280

  瓯海区娄桥街道东风村叶文华采石场

2006

WZ-281

  瓯海区娄桥街道东风村董加林采石场

2006

WZ-191

  瓯海区新桥街道底沙门村1#采石场

  清理坡面危石,自然复绿。治理面积约2500m2。

80

  由政府出资治理

2006

WZ-198

  瓯海区新桥街道岙上村采石场

  清理坡面危石,自然复绿。治理面积约2100m2。

150

  由政府出资治理

2006

WZ-026

  瓯海区南白象街道宪友采石场

  坡表清危石,自然绿化,治理面积约17500m2。

250

  由政府和采矿权人出资

到期关

闭治理

WZ-189

  瓯海区娄桥街道底沙门村1#采石场

  清理坡面危石,自然复绿。治理面积约4000m2。

200

  由政府出资治理

2008

WZ-190

  瓯海区娄桥街道底沙门村2#采石场

  清理坡面危石,自然复绿。治理面积约4500m2。

300

  由政府出资治理

2008

WZ-056

  瓯海区南白象街道鹅湖国平采石场

  坡表清危石,自然绿化,治理面积约5000m2。

100

  由采矿权人治理

2009

WZ-194

  瓯海区新桥街道北湾村采石场

  清理坡面危石,自然复绿。治理面积约6300m2。

200

  由政府出资治理

2009

WZ-192

  瓯海区新桥街道底沙门村2#采石场

  清理坡面危石,自然复绿。治理面积约11000m2。

450

  由政府出资治理

2010

WZ-006

  瓯海区潘桥镇方岙村云飞采石场

  坡表清危石,自然绿化,治理面积约4500m2。(现开采)

100

  由政府和采矿权人出资

到期关

闭治理

WZ-007

  瓯海区潘桥镇桐岭村文杰采石场

  坡表清危石,自然绿化,治理面积约6600m2。(现开采)

130

  由政府和采矿权人出资

到期关

闭治理

WZ-035

  瓯海区潘桥镇成松采石场

  坡表清危石,自然绿化,治理面积约3000m2。(现开采)

100

  由政府和采矿权人出资

到期关

闭治理

WZ-193

  瓯海区梧田街道南堡村余理平采石场

  台阶式削坡,开发为建设用地。治理面积约9750m2。

450

  由政府出资治理

2011

WZ-001

  瓯海区南白象街道鹅湖村耐火泥采石场

  坡表清危石,自然绿化,治理面积约25000m2。

200

  由采矿权人治理

2012

WZ-021

  瓯海区瞿溪镇桥上村石柱门陈忠清采石场

  坡表清危石,自然绿化,治理面积约5400m2。

150

  由政府出资治理

  规划后治理

WZ-282

  瓯海区瞿溪镇桥上村石柱门陈南兴采石场

  由政府出资治理

  规划后治理

WZ-283

  瓯海区瞿溪镇桥上村石柱门白南特采石场

  由政府出资治理

  规划后治理

WZ-284

  瓯海区瞿溪镇桥上村石柱门黄锡伍采石场

  由政府出资治理

  规划后治理

WZ-285

  瓯海区瞿溪镇桥上村石柱门陈长生采石场

  由政府出资治理

  规划后治理

WZ-270

  瓯海区瞿溪镇桥上村

  削坡、锚固、挂网等,治理面积约10000 m2。

320

  由政府出资治理

  规划后治理

WZ-271

  瓯海区瞿溪镇桥下村张定旺采石场

  由政府出资治理

  规划后治理

WZ-272

  瓯海区瞿溪镇桥下村奎美迪采石场

  由政府出资治理

  规划后治理

WZ-208

  瓯海区南白象街道白象后金银山采石场

  坡表清危石,自然绿化,治理面积约2625m2。

80

  由政府出资治理

  规划后治理

  附表3                    需治理的废弃矿山现状与治理建议一览表

编号

矿山名称、

位置

地层时代、岩性

治理规模(m2)

治理建议

治理分期

实施

年度

预计治理总投资

(万元)

宕面

场地

治理

类型

治理工作安排

WZ-239

  龙湾区永中街道坦头村隆泰钢业后山采石场

  燕山早期钾长花岗岩

  治理面积约4300m2。


  安全隐患消除

  削方、支挡等措施

近期

2004

100

WZ-108

  龙湾区瑶溪镇底岭下光虎采石场

  下白垩统小平田组

  治理面积约1400m2。


  生态复绿型

  削坡,自然复绿。

近期

2004

50

WZ-099

  龙湾区瑶溪镇光辉采石场

  下白垩统小平田组

  治理面积约14400m2。


  景观再造型

  削坡,复绿。

近期

2005

200

WZ-102

  龙湾区瑶溪镇黄山康平采石场

  下白垩统小平田组

  治理面积约17300m2。


  景观再造型

  削坡,复绿。

近期

2005

398

WZ-103

  龙湾区瑶溪镇黄山成岳采石场

  下白垩统小平田组


  景观再造型

  削坡,复绿。

近期

2005

WZ-250

  龙湾区海城街道屿门村采石场

  上侏罗统西山头组凝灰岩

  治理面积约2080m2。


  安全隐患消除

  清危石,格构护坡、削方、支挡等

近期

2005

42

WZ-251

  龙湾区海城街道海米特集团东侧采石场

  上侏罗统西山头组凝灰岩

  治理面积约2200m2。


  安全隐患消除

  削方、支挡、排水等措施

近期

2005

15

WZ-082

  龙湾区永中街道洪芬采石场

  下白垩统小平田组

  治理面积约14300m2。


  景观再造型

  削坡,复绿。

近期

2006

400

WZ-083

  龙湾区永中街道桥北如义采石场

  下白垩统小平田组

  治理面积约10000m2。


  景观再造型

  削坡,复绿。

近期

2006

300

WZ-105

  龙湾区瑶溪镇崇尧采石场

  下白垩统小平田组

  治理面积约16000m2。


  景观再造型

  削坡,复绿。

近期

2007

260

WZ-106

  龙湾区瑶溪镇黄石德奶采石场

  下白垩统小平田组

  治理面积约22500m2。


  景观再造型

  削坡,复绿。

近期

2007

500

WZ-107

  龙湾区瑶溪镇振兴石子加工场

  下白垩统小平田组


  景观再造型

  削坡,复绿。

近期

2007

WZ-104

  龙湾区瑶溪镇黄山后陈采石场

  下白垩统小平田组

  治理面积约13600m2。


  景观再造型

  削坡,复绿。

远期

2008

270

WZ-230

  龙湾区瑶溪镇前岩山高岭土采石场

  上侏罗统西山头组凝灰岩

  治理面积约8000m2。


  生态复绿型

  削坡,自然复绿。

远期

2012

100

WZ-077

  鹿城区双屿营楼桥(岙儿)采石场


  治理面积约25000m2。


  景观再造型

  削坡,绿化

近期

2004

500

WZ-262

  鹿城区双屿赤卫石泥砂基建工程服务处采石场



  景观再造型

  削坡,绿化

近期

2004

WZ-263

  鹿城区营楼矿产建材公司十二盘采石场



  景观再造型

  削坡,绿化

近期

2004

WZ-264

  鹿城区双屿营楼胜和采石场



  景观再造型

  削坡,绿化

近期

2004

WZ-265

  鹿城区营楼建筑采石场



  景观再造型

  削坡,绿化

近期

2004

WZ-266

  鹿城区洪殿山采石场壹队(采石场)



  景观再造型

  削坡,绿化

近期

2004

WZ-228

  鹿城区黎明街道杨府山2#采石场

  下白垩统朝川组凝灰岩

  治理面积约20300m2。

  为加州乐园建设用地。

  安全隐患消除

  削坡、锚固、绿化等治理措施。

近期

2005

300

WZ-229

  鹿城区黎明街道杨府山3#采石场

  安全隐患消除

近期

2005

WZ-267

  鹿城区黎明街道杨府山青华采石场

  安全隐患消除

近期

2005

WZ-268

  鹿城区黎明街道杨府山气情采石场

  安全隐患消除

近期

2005

WZ-269

  鹿城区黎明街道杨府山长青采石场

  安全隐患消除

近期

2005

WZ-195

  鹿城区南郊乡德政村采石场

  下白垩统小平田组

  治理面积约10500m2。


  生态复绿型

  削坡,自然复绿。

近期

2006

100

WZ-078

  鹿城区南郊乡德政村鹿城区城市管理局牛山基地采石场

  下白垩统小平田组

  治理面积约5750m2。


  景观再造型

  削坡,复绿。

近期

2006

100

WZ-135

  鹿城区黄龙街道黄龙山村黄龙山1#采石场

  下白垩统霏细斑岩

  治理面积约35450m2。

  将建设成为黄龙山公园。

  景观再造型

  削坡,锚固并绿化

近期

2007

500

WZ-196

  鹿城区南郊乡德政村温州冶炼厂1#采石场

  下白垩统朝川组凝灰岩

  治理面积约5400m2。


  生态复绿型

  清理坡面危石,自然复绿

远期

2008

100

WZ-197

  鹿城区南郊乡德政村温州冶炼厂2#采石场

  下白垩统朝川组凝灰岩

  治理面积约2400m2。


  安全隐患消除

  清理坡面危石,自然复绿

远期

2008

80

WZ-227

  鹿城区黎明街道杨府山1#采石场

  下白垩统朝川组凝灰岩

  治理面积约8700m2。


  安全隐患消除

  削坡、锚固、绿化等措施

远期

2009

200

WZ-123

  鹿城区双屿镇西湾村采石场

  霏细斑岩

  治理面积约3500m2。


  生态复绿型

  坡面危石,自然复绿。

远期

2009

100

WZ-076

  鹿城区双屿镇炉田村炉田采石场

  霏细斑岩

  治理面积约8000m2。


  生态复绿型

  坡面危石,自然复绿。

远期

2010

150

WZ-121

  鹿城区双屿镇洞桥山采石场

  英安玢岩

  治理面积约1400m2。


  生态复绿型

  坡面危石,自然复绿。

远期

2012

100

WZ-057

  鹿城区黄龙街道箬笠岙采石场

  下白垩统霏细斑岩

  治理面积约13750m2。


  生态复绿型

  坡面危石,自然复绿。

规划

期后

2013~

200

WZ-058

  鹿城区双屿镇双岙村双岙采石场

  下白垩统石英霏细斑岩

  治理面积约3200m2。


  生态复绿型

  坡面危石,自然复绿。

规划

期后

2013~

100

WZ-068

  鹿城区仰义乡渔渡村春宝采石场

  下白垩统小平田组凝灰岩

  治理面积约4000m2。


  生态复绿型

  坡面危石,自然复绿。

规划

期后

2013~

100

WZ-074

  鹿城区临江镇前盈村天成采石场

  上侏罗统西山头组凝灰岩

  治理面积约5850m2。


  生态复绿型

  坡面危石,自然复绿。

规划

期后

2013~

100

WZ-154

  瓯海区潘桥镇仙门山2#采石场

  霏细斑岩

  治理面积约3500m2。


  生态复绿型

  台阶式削坡,自然复绿。

近期

2004

100

WZ-023

  温州市瞿溪思乐采石场

  上侏罗统九里坪组凝灰岩

  治理面积约3500m2。


  生态复绿型

  台阶式削坡,自然复绿。

近期

2004

50

WZ-205

  瓯海区南白象街道金竹村施松弟采石场

  下白垩统朝川组凝灰岩

  治理面积约19800m2。


  安全隐患消除

  清危石、削坡、锚固、绿化

近期

2005

550

WZ-273

  瓯海区南白象街道金竹村郑月明采石场


  安全隐患消除

近期

2005

WZ-274

  瓯海区南白象街道金竹村陈衍每采石场


  安全隐患消除

近期

2005

WZ-275

  瓯海区南白象街道金竹村蔡光明采石场


  安全隐患消除

近期

2005

WZ-276

  瓯海区南白象街道金竹村吴爱仁采石场

  同上WZ-205点


  安全隐患消除

近期

2005

WZ-277

  瓯海区南白象街道金竹村郭爱国采石场


  安全隐患消除

近期

2005

WZ-278

  瓯海区南白象街道金竹村郭林春采石场


  安全隐患消除

近期

2005

WZ-279

  瓯海区南白象街道金竹村朱晓荣采石场


  安全隐患消除

近期

2005

WZ-252

  瓯海区仙岩镇社帆村采石场

  霏细斑岩

  治理面积约10250m2。


  安全隐患消除

  削坡,绿化

近期

2005

250

WZ-280

  瓯海区娄桥街道东风村叶文华采石场


  治理面积约10000m2。


  生态复绿型

  台阶式削坡,自然复绿。

近期

2006

200

WZ-281

  瓯海区娄桥街道东风村董加林采石场



  生态复绿型

近期

2006

WZ-191

  瓯海区新桥街道底沙门村1#采石场

  下白垩统朝川组凝灰岩

  治理面积约2500m2。


  生态复绿型

  清理坡面危石,自然复绿。

近期

2006

80

WZ-198

  瓯海区新桥街道岙上村采石场

  下白垩统朝川组凝灰岩

  治理面积约2100m2。


  生态复绿型

  清危石,自然复绿。

近期

2006

150

WZ-189

  瓯海区娄桥街道底沙门村1#采石场

  下白垩统朝川组凝灰岩

  治理面积约4000m2。


  生态复绿型

  清危石,自然复绿。

远期

2008

200

WZ-190

  瓯海区娄桥街道底沙门村2#采石场

  下白垩统朝川组凝灰岩

  治理面积约4500m2。


  生态复绿型

  清危石,自然复绿。

远期

2008

300

WZ-056

  瓯海区南白象街道鹅湖国平采石场


  治理面积约5000m2。


  生态复绿型

  清危石,自然复绿。

近期

2009

100

WZ-194

  瓯海区新桥街道北湾村采石场

  下白垩统朝川组凝灰岩

  治理面积约6300m2。


  生态复绿型

  清危石,自然复绿。

远期

2009

200

WZ-192

  瓯海区新桥街道底沙门村2#采石场

  下白垩统朝川组凝灰岩

  治理面积约11000m2。


  安全隐患消除

  清危石,自然复绿。

远期

2010

450

WZ-193

  瓯海区梧田街道南堡村余理平采石场

  下白垩统朝川组凝灰岩

  治理面积约9750m2。


  生态复绿型

  清危石,自然复绿。

远期

2011

450

WZ-001

  瓯海区南白象街道鹅湖村耐火泥采石场

  上侏罗统西山头组凝灰岩

  治理面积约25000m2。


  生态复绿型

  清危石,自然复绿。

近期

2012

200

WZ-021

  瓯海区瞿溪镇桥上村石柱门陈忠清采石场

  上侏罗统西山头组凝灰岩

  治理面积约5400m2。


  生态复绿型

  清危石,自然复绿。

规划

期后

2013~

150

WZ-282

  瓯海区瞿溪镇桥上村石柱门陈南兴采石场






规划

期后

2013~


WZ-283

  瓯海区瞿溪镇桥上村石柱门白南特采石场






规划

期后

2013~


WZ-284

  瓯海区瞿溪镇桥上村石柱门黄锡伍采石场






规划

期后

2013~


WZ-285

  瓯海区瞿溪镇桥上村石柱门陈长生采石场






规划

期后

2013~


WZ-270

  瓯海区瞿溪镇桥上村

  下侏罗统西山头组凝灰岩

  治理面积约10000 m2。


  生态复绿型

  清危石,自然复绿。

规划

期后

2013~

320

WZ-271

  瓯海区瞿溪镇桥下村张定旺采石场


  生态复绿型

  清危石,自然复绿。

规划

期后

2013~

WZ-272

  瓯海区瞿溪镇桥下村奎美迪采石场


  生态复绿型

  清危石,自然复绿。

规划

期后

2013~

WZ-208

  瓯海区南白象街道白象后金银山采石场

  下白垩统小平田组凝灰岩

  治理面积约2625m2。


  生态复绿型

  清危石,自然复绿。

规划

期后

2013~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