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规划计划 > 发展规划
索引号 001008003015013/2006-12872
组配分类 发展规划 发布机构 温州市国土资源局
成文日期 2006-07-16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2006年温州市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发布日期:2008-03-14 16:49:18 来源:温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浏览次数:

2006年温州市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为切实做好2006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避免或最大限度地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浙江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等法规条例,按照《温州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要求,结合本市地质灾害防治实际,特编制本方案。

  一、地质灾害及防治现状

  据2005年底全市地质灾害调查统计资料,我市地质灾害(隐患)点共1717处,比上年底增加了330多处,灾害类型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和地面沉降,其中滑坡(隐患)1147处,崩塌(隐患)464处、泥石流(隐患)102处,崩滑流三类突发性地质灾害是我市最主要和危害最大的地质灾害类型。滑坡(隐患)发生范围最广,多为土质型,主要与地形、土层厚度及强降雨等因素有关;崩塌(隐患)多分布于公路沿线、陡崖、采场等陡边坡地带,以岩质崩塌为主,人为作用(开挖公路、切坡建房)、重力作用和降雨是发生崩塌的主要因素;泥石流(隐患)均发生于深切狭窄沟谷、坡降较大的山区小流域,常见沟谷型和坡面型,与地形、山体物源及超强降雨等因素密切,易造成群死群伤等灾害,危害性极大。

  在过去的一年中,全市在7月19日至10月3日不到二个半月的时间里接连遭受到了五次强台风的严重影响,这在历史上是罕见的。台汛期间,全市上下万众一心、齐心协力、周密部署、提前预防、科学决策,认真贯彻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严格执行《2005年温州市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下简称《方案》)的有关任务、要求,最大程度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全市国土资源系统,对1500多个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全面的巡查,发放了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明白卡和避险灾明白卡;台风期间共出动检查组1462人次7656人,转移群众8万多人次,成功避让38起,避免人员伤亡521人,防灾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方案》中隐患点没有发生突发性事故,也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受台汛期间五次强台风暴雨—特大暴雨的作用、影响下,全市仍发生了330多处突发性地质灾害点,因灾死亡24人,伤1人,直接经济损失达4524.25万元。

  目前,我市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严峻。初步统计,在所掌握的全市1717处现有地质灾害(隐患)点中,仅有29处得到了较规范的工程治理,基本消除了安全隐患;有49处进行了应急处理和简易治理,有效地减轻了发生灾害的威胁,现状基本稳定,但部分点仍有待于进一步勘查治理或搬迁;其余1639处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主要通过在全市范围内建立起群测群防的长效机制,采取群众监测、临灾避让等预防措施为主,结合我市“万户避险移民安置工程”分批分期地搬迁避让和逐步治理等手段,全面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因此,今年及以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繁重,防治责任重大。

  回顾历年来我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完善,主要有:群众的防灾避灾意识不强,群测群防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地质灾害监测手段、方法原始单一,有待不断改进、更新;“万户避险移民安置工程”需加强统一领导、强化管理、完善机制和部门协助;市、县级地质信息系统和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尚未建立,难以做到信息资源共享和预警预报真正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地质灾害防治经费短缺,大量的灾害隐患点得不到及时勘查、治理;县、乡级山区公路沿线、露采矿山及不稳定边坡治理滞后,防范工作不到位,存在较大的灾害隐患。

  二、2006年地质灾害发展趋势预测

  (一)地质灾害发生时段、类型

  据省气象部门预测,今年我省降雨总体属正常年份,浙东南部汛期雨量较正常偏多,降雨集中期较明显。据市气象台预测,今年5月到9月的主汛期内,我市降雨量预计为1100-1200毫米,总雨量比较常年略偏多(历年平均1081毫米),预计总降水量时空分布不均匀,6月中旬后期至7月上旬有一段盛夏干旱期。影响我市的热带风暴和台风有两个左右,最大可能出现在7月至8月下半月到9月上半月。

  根据我市地质环境条件、人类工程建设活动强度和地质灾害现状,结合今年汛期气象趋势预测,我市今年地质灾害的发生几率与去年相近。预测2006年地质灾害多发时段主要集中在5月至9月。5月至6月中旬的梅汛期,有可能发生局地暴雨等灾害气象。梅汛期间的长时间降雨,在日降雨量达50mm以上或连续大雨三天以上时,容易诱发以山体滑坡和公路边坡、矿山宕面及废弃矿山崩塌为主的地质灾害,局地暴雨还可能诱发山区小流域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7月至9月的台汛期间,台风降雨集中、雨量大、强度强,由此引发滑坡、崩塌和山区小流域泥石流等突发性灾害概率极大,一些高陡斜坡地带、矿山尾矿坝和废渣堆放点极易产生坡面型或沟谷型泥石流灾害。

  (二)主要易发地区

  根据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时空分布特征,以及地质灾害发生历史频度和强度分析,我市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地区为温州西部(文成、泰顺)山区崩滑流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温州北部(乐清、永嘉)山区崩滑流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温州南部(苍南、平阳)山区崩滑流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温州中部(瑞安、瓯海、鹿城)山区崩滑流与平原地面沉降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这些地区山高坡陡,地形切割强烈,坡面岩土体物质丰富,地质灾害(隐患)点较多,且修路、削坡建房等人类工程活动较多,地质灾害发生几率较高。受今年2~3月期间我市泰顺、文成两县出现最高ML达4.6级浅层地震的影响,在珊溪水库区近30km半径范围内的山体扰动作用强烈,岩土体结构等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因此,泰顺、文成、平阳、苍南、瓯海、永嘉、乐清、瑞安等县(市、区)为2006年汛期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县(市、区),泰顺、文成两县为重中之重。上述主要易发地区应针对区域内重点防灾地段制定切实可行的防灾减灾措施,县(市、区)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加强对防灾减灾措施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年终要将实施情况作认真总结,书面报告当地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

  (三)主要易发的重点矿山

  我市受地质灾害威胁严重的重点矿山主要有:温州矾矿,存在采空区地面塌陷;泰顺仕阳辉绿岩矿,存在废弃采场崩塌、泥石流。上述重点矿山所在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督促有关部门及企业制定防灾预案,加强对重点矿山防灾减灾措施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

  我市露采石料、建材矿山数量众多,主要存在边坡崩塌、滑坡等隐患,要加强对矿山企业主的地质灾害知识培训,督促其强化汛期监测,加快隐患点的勘查、治理;我市废弃矿山数量大,存在的崩塌、滑坡隐患较多,各级政府要重视废弃矿山的生态环境治理工程,应把国家、省、市级风景名胜区、城镇周边、国道周围范围内废弃矿山中的崩塌、滑坡隐患作为防治重点,及早制订整治计划和防治方案,明确防治责任,加强汛期巡查,对重大隐患应筹集资金,尽快治理。

  (四)主要易发的重要交通干线

  我市山区各种等级公路,多处于地质灾害易发区内,大多由劈山削坡修建而成,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隐患较多,对沿线人民群众生命财产、交通运输及行人安全构成很大的威胁。

  受地质灾害威胁严重、需重点防范的交通干线有:330国道复线,41、49、56、57、58、78省道,以及金温铁路,金丽温高速公路,甬台温高速公路等。上述路线路段多处于地质灾害易发区,交通部门要及时组织汛期线路巡查,编制防灾预案,切实做好今年的地质灾害防御工作。

  山区县乡级公路、水库库区公路及“康庄工程”公路沿线,边坡治理工作滞后,崩塌、滑坡隐患较多。交通建设部门要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加强汛期地质灾害动态监测,并筹措资金,及时对隐患点进行勘查、治理。在建公路边坡的保护工作,要坚持“边建设、边治理”的原则,尽量减少因工程建设而产生的地质灾害隐患。

  三、2006年地质灾害防治的主要任务

  (一)修编、实施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各县(市、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认真分析、总结近年来各地实施的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工作情况的基础上,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温州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温州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要求,会同同级水利、交通、建设等相关部门,拟定、修改完善本行政区域内的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

  (二)拟订、实施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各县(市、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会同同级水利、交通、建设等相关部门,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本行政区域的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拟订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并报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备案。

  (三)开展汛期巡查和检查,加强群测群防与群专结合监测

  汛前,各级政府要组织有关部门对本地区所有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和水利设施、交通沿线等进行一次实地巡查,对各点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作出分析评价,提出具体防范意见和可行的防灾减灾措施;汛中加强监查,通过发放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确定监测责任人及日常监测措施,落实群测群防责任制,对规模大、危害大的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组织实施群专结合的实时动态监测;汛后进行复查。

  (四)开展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警

  加大科技投入,开发建设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系统,提高预警预报的科学性和准确度。市国土资源局会同气象、水利等相关部门在今后两年内建成全市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系统,各县(市)国土资源部门也要与同级气象等部门,依据本县(市)条件逐步建立、完善本辖区内的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工作。

  市、县(市)国土资源部门要与同级气象部门按照国土资发[2003]229号文的要求,积极开展、完善地质灾害气象预报(警)工作,在汛期对所辖区域内地质灾害可能发生的时间、地点、成灾范围和影响程度作出预报,变被动抗灾救灾为主动防灾避灾,使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在时间和空间上更有针对性地部署防御工作,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五)进一步落实“万户避险(地质灾害)移民安置工程”工作

  各县(市、区)要进一步明确“万户避险移民安置工程”的工作目标和任务,根据市里下达的建设任务,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按轻重缓急,分步组织实施。全市调查摸底阶段已基本完成,要全面转入下一阶段,协同、配合其它部门做好避险移民安置点的规划选址、用地等工作,确保这项重大工程的顺利实施。

  (六)加强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勘查治理

  各县(市、区)要根据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对稳定性差、危害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优先考虑安排治理工程,制定具体的年度勘查、治理计划,落实勘查、治理措施,及早消除隐患。要按照“谁诱发、谁治理,谁受益、谁投资”的原则,多方筹集资金,组织有专业资质的地勘单位进行勘查治理。在勘查、治理项目实施之前,应加强动态监测,逐点编制汛期防灾方案。在勘查、治理项目实施之中,要加强质量监督;治理工程结束后,要及时组织验收,确保工程质量。

  (七)继续开展县(市、区)小流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工作

  今年要在完成永嘉、乐清两县、市的山区小流域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优先安排地质灾害严重的泰顺、文成、苍南三县,落实安排调查与评价工作,在年内完成野外调查,并通过有关部门验收。已开展试点的永嘉、乐清两个县、市必须全面完成调查与评价工作,并提交最终成果。

  (八)加强矿山地质灾害防治

  各级安全生产监督、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按照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安监管—字[2003]174号)的要求,做好本行政区域内矿山存在的地质灾害隐患防治工作。国土资源、经贸、环保等部门要互相配合,组织专业人员对矿山地质灾害进行调查,督促并监督采矿权人认真执行《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浙江省矿产资源管理条例》和《浙江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认真制定防灾减灾方案和整治措施,切实做好矿山自然生态环境恢复工作。

  (九)加强公路沿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各级交通、安全生产监督、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按照国土资源部、交通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加强公路沿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3]151号)的要求,及时组织公路沿线隐患点的排查,编制防灾预案,落实防灾责任。按照“谁诱发、谁治理,谁受益、谁投资”的原则,做好公路沿线高陡边坡、不稳定斜坡的勘查、治理工作。

  (十)加强旅游区(点)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我市许多旅游区(点)都位于山区地质灾害易发区内,各级国土资源部门与旅游主管部门,要认真贯彻国土资源部、国家旅游局《关于加强旅游区(点)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3]324号)精神、建设部关于风景名胜区地质灾害防治的有关规定,在汛期督促各旅游区(点)管理单位,对辖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排查,建立群测群防的防灾体系,采取有效的防灾手段,确保游客生命财产安全。

  (十一)加强中、小学校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我市许多中、小学校都位于山区地质灾害易发区内,各级教育、国土、水利、气象、建设等有关部门要按照《关于做好中小学防御山洪与地质灾害工作的紧急通知》(浙防汛[2005]63号)要求,明确各自职责,做好山区中小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要以山区小流域滑坡泥石流为防御重点,编制、实施防灾预案。明确防灾责任单位、责任人,明确预警方法、避险转移路线、临时安置地点,把防御措施落实到每个学校、每个班级、每个师生员工。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及时开展预案演练,提高师生的防灾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十二)加强地震区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地震、国土资源部门要按照国务院《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及本行政区域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要求,做好地震区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组织专业技术力量,对地震活跃区内地质灾害点进行排查,开展群测群防工作,落实监测措施和监测责任人,发放防灾明白卡、避险卡,确保震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四、地质灾害防治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各级政府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4号)和《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列入各级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坚持不懈地抓好。政府主要负责人要对本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国土资源、水利、交通、旅游、建设、农业、林业、环保等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抓好本部门管辖范围内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建立和完善领导责任制,将灾害隐患点的监测和防治任务落实到具体单位,明确具体责任人,并公布于众,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

  (二)建立地质灾害防治投入机制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要求,将地质灾害防治纳入各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将地质灾害防治资金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建立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根据我市山区欠发达县(市)地质灾害多、财政困难的特点,应将地质灾害防治作为财政转移支付的重要内容,加大对山区欠发达县(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投入。同时,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投入机制,鼓励社会援助,争取国际资助。

  (三)加强县(市、区)地质灾害防治机构和队伍建设

  我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任务重、专业性强,地质灾害防治管理、监督、检查等各环节工作力量还较薄弱。各级政府和国土资源部门应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机构和队伍建设,各县(市、区)国土资源部门都要设立地质环境科,充实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配备技术装备,有必要和有条件的可以专门建立事业编制的地质环境监测站,真正使这件人命关天的大事有人管,能管好,管好事。

  (四)坚持汛期值班、灾情速报制度

  在整个汛期,各地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坚持值班制度,保持24小时不间断通讯联络;一旦出现灾情,要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协助当地政府组织防灾救灾工作,同时按灾情速报制度要求立即将灾情速报上级各有关部门。

  (五)加强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认真贯彻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对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工程建设,及其他有可能导致地质灾害发生的工程建设项目,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必须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评估结果需报有关主管部门备案。可行性研究报告未包含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结果的,项目主管部门不得批准其可行性研究报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不予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切实把好地质灾害预防关。

  (六)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监督检查

  县(市、区)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和国土资源部门要加强对防治方案、应急预案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年终要将防治方案、应急预案贯彻实施情况作认真的总结,书面报告当地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对于列入市级重点防治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见附件),市国土资源部门要对各点逐一进行核查。

  (七)提高地质灾害防治的技术水平

  结合实际,与科研、高校等部门合作,共同研究开发地质灾害防治新技术、新方法。加强在勘查、治理、监测中新技术、新方法、新理论的应用和推广。定期举办专业技术培训,使现有技术人员的数量、素质有较大的提高。加大科技投入,加快研究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和现代化监测仪器。充分利用新技术,将专家指导下的专业监测和群众监测很好地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地质灾害防治水平。

  (八)加强宣传教育,增强防灾意识

  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宣传画、标语等媒体形式,借助“地球日”、“环境日”、“土地日”等活动日为契机,通过发放小册子、图文资料和新闻报道等形式,大力宣传地质灾害科普知识、地质灾害防治的法规条例;通过邀请专家办班授课和现场调查讲解,分析研究地质灾害的发生发展变化及防治办法,提高全社会广大干部群众的防灾意识,增强防灾抗灾能力。


附件:                      2006年温州市重点防治的地质灾害隐患点

序号

行政区

所属乡镇

地点

类型

规模

灾情

威胁对象

潜在经济损失(万元)

危害程度

防治措施

治理进展

备注

  1

鹿城区

双屿镇

梳棉厂

滑坡(隐患)

小型

小型

不确定(梳棉厂工人),梳棉厂厂房及设备


中型

工程治理



  2

鹿城区

黎民街道

温州市第十六中学

滑坡

小型

小型

不确定(十六中篮球场学生)

4

中型

工程治理

已初步治理,尚需治理


  3

龙湾区

永中街道

坦头村隆泰钢业后山

滑坡隐患

小型

小型

10人

150

小型

工程治理

已勘察设计


  4

龙湾区

海城街道

东岙东谿路民房后

崩塌隐患

小型

小型

10人

60

小型

工程治理

已勘察设计


  5

瓯海区

新桥街道

岙垟村

崩塌

小型

小型

仓库及居民


小型

工程治理



  6

瓯海区

南白象街道

金竹村

崩塌

小型

小型

公路及高速公路


小型

工程治理

已勘察设计


  7

乐清市

仙溪镇

小坑村

泥石流-滑坡崩塌

小型

小型

224户658人

700

大型

移民搬迁


列入万户移民工程

  8

乐清市

龙西乡

叶山村

崩塌隐患

小型

小型

18户84人

30

小型

工程治理

已完成勘察设计


  9

乐清市

岭底乡

南充村西南侧凤凰山

滑坡隐患

小型

小型

103户360人

350

中型

移民搬迁

正在进行勘查

列入万户移民工程

  10

乐清市

南岳镇

南岳中学

崩塌隐患

小型

小型

60人

50

小型

工程治理



  11

乐清市

乐成镇

文笔峰

滑坡隐患

小型

小型

50人

200

小型

工程治理

已完成勘察设计


  12

乐清市

乐成镇

城西路140弄13~18号(乐清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滑坡隐患

小型

小型

500人(其中学生400人)

450

大型

工程治理

已完成勘察设计(2005.10)


  13

乐清市

柳市镇

苏吕村鲤鱼山

滑坡

小型

小型

2户13人

100

小型

工程治理

正在勘察设计


  14

瑞安市

湖岭镇

繁华村

崩塌隐患

小型

小型

杨益逊等34户36间169人


中型

移民搬迁


列入万户移民工程

  15

瑞安市

莘塍镇

双岙村檐前山

滑坡

小型

小型

村民


小型

工程治理



  16

永嘉县

瓯北镇

行禅村

滑坡

小型

小型

24户48人民房20幢100间及行禅水库

500

中型

工程治理

已勘察设计,正施工


  17

永嘉县

西溪乡

茶一村周边

泥石流

小型

中型

72户284人民房34幢147间

600

中型

工程治理



  18

永嘉县

枫林镇

大木兑村

崩塌群

中型

中型

28户152人民房19幢68间

100

中型

移民搬迁



  19

永嘉县

枫林镇

陈田村

滑坡群

中型

小型

71户334人民房15幢96间

50

中型

工程治理



  20

洞头县

东屏镇

大北岙村

崩滑

小型

小型

12户48人

90

小型

工程治理



  21

洞头县

北岙镇

擂网岙村

崩滑

小型

小型

12户49人

130

小型

工程治理



  22

洞头县

鹿西乡

鹿西村

崩滑群

小型

小型

17户75人

310

小型

工程治理



  23

洞头县

东屏镇

岙仔村

崩滑群


小型

47户548人

1088





  24

平阳县

鳌江镇

东明村

滑坡隐患

中型

小型

43户56间140人


中型

移民搬迁、群专监测



  25

平阳县

鳌江镇

珍珠村珍珠岩

滑坡

小型

小型

53户68间208人


中型

移民搬迁


9户12间38人已搬迁

  26

平阳县

维新乡

大垄村孙坑

滑坡隐患

小型

小型

25户41间103人


中型

移民搬迁

完成补充勘查


  27

平阳县

顺溪镇

青石桥村

滑坡隐患

小型

小型

100多人


中型

工程治理


学校

  28

苍南县

金乡镇

狮山

崩塌滑坡

小型

小型

98

150

小型

工程治理



  29

苍南县

石砰乡

石砰乡学校

滑坡

小型

小型

不定

50

小型

工程治理

己勘察设计


  30

苍南县

岱岭乡

大厝基村小岭自然村

滑坡泥石流

小型

小型

15

60

小型

移民搬迁、群专监测



  31

文成县

仰山乡

横垟村呈池

滑坡隐患

小型

小型

97人

100

小型

工程治理

正在勘察设计


  32

文成县

玉壶镇

外村后山

滑坡隐患

中型

小型

1300人

1000

特大型

工程治理

已勘察设计待施工


  33

文成县

珊溪镇

李夏村

滑坡隐患

中型

小型

500人

1000

大型

工程治理

已勘查,设监测仪


  34

文成县

珊溪镇

和平村大西山

滑坡

小型

小型

75人

50

小型

工程治理



  35

文成县

大峃镇

沙垟村官山西脚

滑坡隐患

中型

小型

200人

500

中型

工程治理

已勘察设计,待施工


  36

文成县

石垟乡

石门村

泥石流


中型

360

200





  37

文成县

石垟乡

驮龙村

泥石流



350

200





  37

泰顺县

联云乡

包坑村枫树坪

滑坡隐患


小型

38户194人72.5间


中型

移民搬迁、工程治理


需要搬迁移民38户194人72.5间

  38

泰顺县

泗溪镇

白粉墙村永安南路西南侧房屋后边坡

滑坡隐患


小型

25户116人25间


中型

工程治理



  39

泰顺县

泗溪镇

白粉墙村隘门

滑坡


小型

10户39人12间及公路行人


小型

工程治理、群专监测

完成一期治理和二期设计


  40

泰顺县

龟湖镇

龟湖村中村

滑坡隐患


小型

23户107人28间


中型

工程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