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新闻中心
苍南县全力推进土地综合整治 打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引擎”
发布日期:2019-11-07 14:31:37 来源:苍南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浏览次数:

今年以来,苍南县根据全市“拓空间强保障”工作要求,全力以赴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多措并举推动工作走在全市前列,走出一条有效解决发展空间、实现土地提质增效的路径。截至目前,苍南县共启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21个(其中省级项目6个,县级项目15个),涉及建制村28个,总投资25亿元。项目工作进度、项目启动数均在全市排名第一,并率先出台多个县级配套政策,工作成效得到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预计工程完成后,可垦造耕地1100亩,建设用地复垦1100亩,建设高标准农田600亩,整治矿山100亩,盘活农村建设用地400亩,农村拆违治违18万平方米。

一、高位谋划,树立全域整治统筹理念

一是理清“地”账。“地”指的就是建设用地和农用地。首先,盘活建设用地存量,放活流量。其次,做好农用地生态化文章,山水林田湖海生态共同体是农业农村农民的最大生存生活载体。根据实际谋划建新区和拆旧区的总体平衡,对于节约集约型改造村,原则上要求节余指标是建新区的100%;对于保护型农村,建新区面积一般不得突破拆旧区面积,对于可利用违章建筑节余率需达50%以上。

二是理清“人”账。以建立农村土地民主管理机制为目的,广泛听取村民意见建议,通过村民代表大会让村民参与全域土地整治工程项目的选址、实施、指标调剂等各环节,让村民共享全域整治成果,真正解决村民关心的历史遗留问题和实际困难。

三是理清“财”账。一方面以水利、新农村建设、五水共治、文体旅游、交通规划、传统产业提质改造、海岸线治理等项目支持,争取省市资金支持。另一方面激发建设用地价值,利用节余指标调剂途径,调剂价格收益用于本项目相关的农用地整治、建设用地复垦、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壮大村集体经济组织经济。

二、因地制宜,探索全域整治特色模式

苍南县土地资源匮乏,人均建设用地不足,农村建设用地零星,不连片的情况较为普遍。为此,苍南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根据各村实际,深挖地域特色,邀请浙大专家团队驻苍服务,探索适合本地实际的全域整治模式,建立了多种“土地整治+X”模式。如灵溪坝头等7村项目,以“土地整治+美丽乡村组团”模式,推进“东扩、南拓、西改、北优、中强”战略目标。钱库镇兴湖村项目,以“土地整治+产业改造”模式,建设标准小微园40亩,对传统产业进行提质改造,预计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可达5000万元。马站雾城村项目,以“土地整治+旅游文化”模式,结合蒲壮所城历史文化和美丽沙滩自然景观,融入该县沿海海岸线旅游黄金线路。还有金乡夏泽村项目,以“土地整治+永农置换”模式,通过一般农田调入、建设用地复垦纳入储备区两种途径可增加质量优良的基本农田110亩。

三、统筹推进,营造全域整治良好氛围

一是加强业务培训。今年以来,苍南资规局开展了三期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培训会,邀请了省、市专家学者为乡镇工作人员开展业务培训,并详细解读了相关文件政策,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5月30日,郑建忠县长亲自召开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现场会,对全域整治的重要意义和具体要求作了具体部署。

二是强化技术支撑。充分借助规划编制单位的技术力量,科学编制土地利用规划与实施方案。同时,吸纳文化旅游、生态建设、乡村治理、金融产业、规划建设等各专业领域咨询力量,做好“整治+”的跨界文章。

三是优化政策供给。8月22日,苍南县政府第29次常务会议通过《苍南县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管理办法(试行)》。该政策在组织实施、置换方式、实施程序、优惠政策等方面作出详细规定,明确了优惠奖励、节余指标调剂、地类认定的标准。该政策的实施,有利于各乡镇统筹推进确权、测绘、规划、签约、拆除、复垦、修复等具体工作,破解历史遗留问题,壮大村集体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