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浙江省海洋灾害风险普查成果应用于国土空间规划技术专题研讨会在温州市洞头区召开。研讨会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
浙江省自然资源厅、温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温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洞头分局、乐清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瑞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平阳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玉环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东海预报中心、浙江大学、河海大学、浙江省海洋监测预报中心、浙江省海洋科学院等单位参加会议。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四级调研员卢美、洞头区副区长肖晓锵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首先介绍了浙江省海洋灾害普查成果与洞头区“海灾智防”数字化应用场景,并对国家政策解读和普查情况进行简要说明。
据了解,浙江省开展海洋灾害风险普查,是为了宏观摸清沿海各类海洋灾害风险情况,科学布局海洋防灾减灾措施,让全省海洋观测更加精密,海洋灾害预警更加精准,海洋灾害防御公共服务和决策支撑更加精细,整体智治水平全面提升。截至目前,浙江省自然资源部门已经全面完成1省、5市、28个县的海洋灾害风险普查工作。全面完成风暴潮、海浪、海啸和海平面上升等四个灾种的致灾调查与评估、风险评估与区划;完成1132段海岸防护工程、69个渔港、1730个养殖区、47个滨海旅游区等重点承灾体的隐患调查与评估;完成风暴潮灾害重点防治区划定等所有海洋灾害风险普查工作任务。此次普查共发现全省海洋灾害隐患点(区)1362处。相关成果已通过国家综合性审查、入库和汇交,下一步将主要转入普查成果应用阶段。
会议听取了与会单位关于普查成果集成应用的工作情况及后续应用思考。随后,来自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浙江大学、河海大学等专家针对浙江省海洋防灾减灾数字化改革情况、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概况、需求,就下一步成果应用工作进行交流,提出建议。
会议指出,要加强海洋灾害风险普查工作,利用数字化信息系统实施监督实现上图落位,更好的结合国土空间规划体检评估制度,聚焦底线管控和城市韧性,加强灾害风险隐患管控,提升防灾减灾成效。要进一步形成共识,结合本省本地防灾减灾工作实际和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增强海洋风险防治与国土空间安全的韧性,打造行业、地域特色,满足防灾减灾救灾等各项工作需要。
会议强调,要运用统计方法,加强深度学习,结合人工智能化将场景贯通,让海洋防灾减灾工作更好的服务于人民。要继续提升场景建设的多元化、精准化、动态化,加强海洋风险普查次生灾害方向研究,吸取各项优秀案例,真正做到为民服务。要继续强化功能分区,做好海洋灾害普查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融合,完善数据与规划之间的节点,将海洋灾害风险普查成果更好地融入、纳入规划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