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深入开展农村宅基地
专项治理活动的意见
浙土发[1998]85号
各市(地)、县(市、区)土地管理局:
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工作的通知》(浙政发[1998]112号文),以及当前我省农村宅基地专项治理活动开展的情况,为确保该活动的深入开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明确农村宅基地专项治理活动的重点
开展农村宅基地专项治理活动,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宣传土地基本国策,增强全民惜土意识、法治意识,建立健全农村宅基地规范管理制度,坚决制止农户无序建房和新的一户两处宅基地现象的发生。按照这一要求,这次专项治理活动要重点抓好以下五件事:
1、基本摸清我省农村宅基地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各地要在大力宣传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加强宣传发动的同时,结合非农建设用地清查“回头看”,力求全面弄清五个方面情况:一是村镇规划的编制情况,特别是村镇规划是否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相衔接;二是宅基地审批情况,特别是有无违反法律和政策以及规划审批的情况;三是对1991年以来农户违法占用宅基地案件的查处情况,包括农户违反中央“冻结”规定占用宅基地案件的发生与查处情况;四是一户农户有两处以上宅基地情况;五是村庄内部存量土地情况。对查清的情况要分门别类登记造册。
2、依法查处农户违法占地案件。对在专项治理活动中查出的宅基地违法案件和违法案件和违章建筑,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在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前,结合新法的宣传教育,集中时间进行处理。特别要抓紧处理集镇和交通要道两侧的违法案件。对清查后新发生、群众反响强烈的违法用地案件,要从严从重处理,必要时应予以公开曝光。
3、如期完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修编工作,并切实做到“三个规划”相互衔接。要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及时做好村镇规划和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编制和修订,村镇规划要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相衔接,做到编制时限相一致,地块相衔接。
4、建立和健全各项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要针对当地宅基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薄弱环节,在继续推行“四公开、四到场、一监督”管理制度的同时,建立、健全符合当地实际的规章制度。特别要注重在制度上确保今后不再有新的一户两处宅基地现象产生,使农村宅基地管理有章可循,逐步走上法治化、规范化管理的轨道。
5、积极开展农村宅基地整理试点。要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镇规划的指导下,根据节约用地、合理用地、保护耕地、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统筹规划,明确今后开展农村宅基地整理的规划、计划和步骤,并着力抓好一个村的宅基地整理试点,做出样子。
二、严格依法行政,把握政策界限
从去年非农建设用地清查的情况看,农村宅基地违法案件面广量大,情况复杂,处理起来政策性强。因此,在处理过程中必须严格依法办事,把握好政策,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
1、关于一户农户有一处宅基地但超过法定面积的问题。对一户农户只有一处宅基地,且经依法批准,但有少批多建超过省法定面积用地行为的,多占的土地应按照非法占用土地处理,责令退还超占的土地,限期拆除超占土地上的建筑物、构筑物。特别是去年4月15日后少批多建的,更应予坚决拆除。其中超面积建造的建筑物不足一间且难以拆除,又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可没收建筑物后予以作价,建筑物由建房农户购回,但只发给法定占地面积的集体土地使用证,对其超占的土地,可在证书上注明,并要求与村签订土地租用合同。对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原则上应予拆除,也可没收后交由当地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委员会代为管理,建房户可向村租用,待规划实施时,住房应无条件拆除。
2、关于农户擅自占用或骗取批准宅基地的问题。对农户末批先建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建造房屋的,其非法占用的土地应责令退还,限期拆除或者没收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建造的房屋。对符合建房条件或拆除旧房后符合建房条件的,可在依法处罚和拆除旧房后,按保留一处法定宅基地面积标准给予补办用地审批手续;其它可参照上述第1条规定处理。
3、关于一户农户有两处以上宅基地的问题。对此应区别以下情况处理:一是原以拆除旧房为条件申请建造新房,新房建成后又不拆旧房而造成两处以上宅基地的,土地管理部门应责令其限期拆除旧房。若建房户不履行的,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旧房拆除后的宅基地收归集体所有。二是推行“建新必拆旧”以来,农户建新房时虽未签订拆除旧房协议,但其所占宅基地总面积已超过法律规定的标准,应严格按中发[1997]11号文件规定办,只能保留一处不超过法定面积的宅基地,多出的宅基地依法收归集体所有。土地管理部门对其占用的宅基地原则上要注销或不发给相应面积的集体土地使用证。对收归集体所有的土地上建筑物,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委员会要求拆除且能拆的,要坚决动员农户自行拆除。也可以安排给需要使用的其他农户使用,新安排的农户应对原建房户以适当的补偿;一时难以拆除或暂不安排新的农户使用且原建房户要求保留的,集体所有的土地可临时租给其使用,集体需要时农户应无条件交还。三是虽有两处以上宅基地,但总面积没有超过法律规定标准的,可暂保留,待实施村镇规划时,有计划、有步骤地统一依法调整为一处。四是农户占用的宅基地虽不符合中[1997]11号文件有关规定,但其房产属历史遗留合法财产或违法占地已经依法处理的可予保留。农户全家外行或建新房时,应将原占用的宅基地退还集体。实施村镇规划建设需要退还的,农户必须服从,对未拆房屋占地面积未达到法定面积标准的,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委员会可给拆除的建筑物以适当的经济补偿,而无需安排新的宅基地。
4、关于违反村镇规划建造住房的问题。对此也应区别不同情况进行处理:一是省委[1997]18号文件下发以前依法建造的房屋不符合现时村镇规划的,有关单位不得批准其重建、扩建。农房需要重建、扩建时,应按新的规划重建、扩建。实施村镇规划需要拆迁的,农户应当服从,但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委员会应给其适当补偿。二是对违法建造的房屋,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责令其限期拆除。其中属于违法批准,造成农户损失的,违法批准的机关应按国家《赔偿法》予以赔偿。建房户自行造成的,不予补偿。
5、关于非法买卖、租赁宅基地的问题。对擅自买卖、出租土地(房屋)或变相买卖、转让,和出租土地(房屋)的,应没收其非法所得,限期拆除或者没收在以非法形式取得使用权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收回土地使用权,并可对双方当事人处以罚款。农村居民出卖、出租住房后再申请宅基地的,一律不予批准。
6、一些地方村民委员会或村集体经济组织对各类超占土地采取每年收取一定的集体土地使用租金(或承包款)的做法,客观上对抑制违法占地、保护耕地是有利的,但要切实加强引导,坚持因村制宜,切忌一刀切或过分增加农民负担。
三、切实加强对农村宅基地专项治理活动的领导
农村宅基地专项治理活动关系到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农村社会的稳定。各地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
1、明确分工,健全组织。农村建房违法用地和不合理用地问题是积弊多年的老大难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既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知难而退,任其存在与蔓延。各级土地管理部门要积极向党委、政府汇报、请示,讲清抓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要求党委、政府把它作为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实现农村现代化必须抓出成效来的大事认真对待,列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从现在开始一步一个脚印地认真抓。建议各级政府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协调小组负责抓好这项工作,并抽调一定力量,负责专项治理的具体工作。
2、因地制宜,集中治理。各地要按照省政府《关于切实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工作的通知》(浙政发[1998]112号)确定的要求,结合当地实际,采取小集中的办法,集中时间、集中领导精力,集中力量开展治理活动。建议当地党委、政府把此项工作列为今年农村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
3、广泛宣传发动,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氛围。农村宅基地专项治理活动开展得比较好的地方,除了领导重视,政策明确外,还有一条重要的经验是必须在一个县或乡(镇)范围内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因此,各地要广泛开展宣传发动工作,以取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使专项治理活动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4、各级土地管理部门的领导要亲自动手,搞点树样板,及时发现、总结并推广先进典型,以推动专项治理活动向纵深发展。
5、为了及时掌握了解全省农村宅基地专项治理活动的开展情况,请各地在11月20日、12月20日前以市地为位将当地开展此项活动情况及附表书面报省局用地处。
浙江省土地管理局
一九九八年十月二十七日
表一 农村宅基地专项治理活动组织、宣传情况表
填报单位:
行政 单位 | 组 织 建 立 情 况 | 宣 传 发 动 情 况 | ||||||
是否建立 领导小组 | 领导小组 组成形式 | 领导小组 办公室 人数 | 专项治理 共参加人次 | 召开各种 会议次数 | 印发各种宣传材料份数 | 张贴各种宣 传材料份数 | 其 他 宣传形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说明:1、本表市(地)统计到县(市、区),县(市、区)统计到乡(镇)。
2、领导小组组成形式指单独成立还是委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协调小组负责,填写时填“单独”或“委托”。
3、其他宣传形式请注明主要的宣传形式。
表二 三个规划衔接情况调查表
填报单位:
行政
单位 | 集镇
总数 | 规划已经 批准的 集镇个数 | 其中三个规 划相衔接的 集镇个数 | 行政村
总数 | 规划已经 批准的行 政村个数 | 其中三个规 划相衔接的 行政村个数 | 1991年以来占用基本农田进行宅基地建设的行政村个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说明:1、本表市(地)统计到县(市、区),县(市、区)统计到乡(镇)。
2、三个规划指村镇规划、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表三 1991年以来违法占用宅基地情况汇总表
填报单位:
行 政
单 位 | 总 户
数 | 一、违 法 占 用 土 地 | 二、非法转让宅基地 | 三、违法占用和非法受让宅基地造成两处以上宅基地 | |||||||
总 计 | 1、少批多占 | 2、未批先建或非法批准 | |||||||||
户 数 | 占用土地面 积 (M2) | 户 数 | 占用土地 面 积 (M2) | 户 数 | 占用土地 面 积 (M2) | 户 数 | 面 积 (M2) | 户数 | 占用土地 面 积 (M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说明:1、本表市(地)统计到县(市、区),县(市、区)统计到乡(镇)。
2、分类统计时不要重复统计,凡属三类的,无论是否属一、二类情况,一律统计在三类中。
3、占用土地面积指违法多占的部分。
表四 清查期间对1991年以来违法占用宅基地案件处理情况表
填报单位:
行 政
单 位 | 查处总数 | 其中:1、已拆除 | 2、没 收 | 3、限期拆除未拆 | ||||
户 数 | 占地面积 (M2) | 户 数 | 占地面积 (M2) | 户 数 | 占地面积 (M2) | 户 数 | 占地面积 (M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说明:1、本表市(地)统计到县(市、区),县(市、区)统计到乡(镇)
表五 村镇内部存量土地情况表
填报单位:
行政
单位 | 城乡居民用地水平 | 农户超法面积占地 | 可挖潜 利用的 存量土 地总量(万M2) | 其中: 目前未利用的空闲地(万M2) | 其中: 对必须拆除的房屋拆除后可腾出的土地(万M2) | ||||||||
建 成 区 | 独立工矿 区 占 地 (平方公里) | 总 户
数 | 其中1.只一 处但超占 | 2.有两处以 上且超占 | |||||||||
总占地 (平方 公里) | 人均 占地 (M2) | ||||||||||||
户 数 | 面 积 (万M2) | 户 数 | 面 积 (万M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说明:1、本表市(地)统计到县(市、区),县(市、区)统计到乡(镇)。
2、“农户超法定面积占地”应包括合法和违法占地及附属用地;超占面积指多占部分的面积。
3、小数保留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