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发布日期:2006-11-15 00:00:00 来源:瑞星科技
浏览次数:
规划编制单位: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温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规划批复时间:二○○五年十二月(浙政函[2005]79号文件)
规划概述:
一、规划范围
东到环城东路,南至小南门河,西起九山外河,北以瓯江为界,包括江心屿历史地段在内的古城区,规划总用地面积约4.1平方公里。
二、规划背景
温州古城始建于公元323年,历史悠久,风貌独特,是中国古代“天人合一”堪舆学思想的具体体现,开启了中国古代非都城郡城“象天法地”的建造先河,在中国城市规划建设史上是重要的里程碑,具有很高的历史地位和研究价值。
温州古城作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编制保护规划既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有利于保护温州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独具魅力的古城山水格局、传统商业性街市以及居住性历史街区的风貌景观。通过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内涵,使名城保护与城市建设、经济发展相协调。
三、规划主要内容
1、规划本着“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科学管理”的原则,重点突出“山水古城”、“沿海重镇”、“文化名郡”、“商贸之都”四个方面内容。突出对传统文化,商业特色的继承和发扬。
2、规划强调古城整体格局、历史地段(街区)、文保单位(点)和优秀历史建筑三个层次的保护;整理出温州古城以河渠为骨架所形成的“东庙、南市、西居、北埠、中子城”的功能分区和仿效“井田制”的方型城池布局;划定保护范围历史街区108.1公顷,山水元素保护区43.5公顷。
3、规划提出“环”、“线”、“片”、“点”的保护框架。 ⑴“环”:二环,分外环与内环。外环指以古城的城墙为主,与护城河、城内湖及护城山体构成的城体轮廓骨架;内环为古城子城遗址环,由规划远期恢复的部分子城护城河、新中国成立后河、遗址标志等组成。 ⑵“线”:十线,指古城内主要的空间景观骨架,也是人们组织生活的主要道路和体验古城的十条主要通道。 ⑶“片”:五片,指古城内五马街—墨池坊历史街区、城西街历史街区、庆年坊历史街区、朔门街历史街区、江心屿历史地段这五个历史地段(历史街区)。 ⑷“点”:多点,指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和文物点、优秀历史建筑。
4、规划人口:近期18万,远期13.9万。
5、用地构成:居住188.19公顷,公共设施62.09公顷,商业金融业43.12公顷,绿地83.46公顷,河流水域22.75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