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规划信息公开 > 批后公告 > 城市总体规划
《温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实施评估
发布日期:2014-02-03 00:00:00 来源:瑞星科技 浏览次数:

《温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以下简称03版《总规》)2005年获得浙江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是指导温州城市发展和建设的纲领性文件。2005年编制完成后,总规在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引导城市有序建设等方面开始发挥重要作用,03版《总规》较为准确的把握了城市发展的态势,提出的城市空间布局、城市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规划安排有效引导了“十一五”时期的城市建设。

我国2008 年开始施行的《城乡规划法》明确规定了城市总体规划的修改需要以规划评估为前提和依据。为了把握温州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的基本情况,科学总结03版《总规》2003年以来的实施情况,直面当前温州城市发展的机遇和挑战,为科学谋划未来温州城市发展战略,启动城市总体规划修改工作提前进行必要的技术储备,在市规划局的牵头和指导下,温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开展了温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实施评估工作。

本次总规实施评估以《温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为对象, 通过实地调研和资料文献研究、部门座谈、民意征求等,系统的总结发展成就,梳理城市发展条件,全面评估03版《总规》的城市发展战略、发展方向、阶段目标实施情况、强制性条文执行情况、城市规模、城市用地布局、城市综合交通、城市基础设施等内容,全面比对现状发展情况和规划实现情况,对规划实施效果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造成实施偏差的原因进行了研究,并根据新形势的要求对如何有效开展总体规划修改工作提出建议。

本次总规实施评估工作于2011年正式启动,2012年3月19日在温州市规划局7楼会议室召开中间成果部门意见征求会,现根据各部门修改意见进行修改完善,形成以下成果提供审查。

评估的主要内容:

一、实施成就:

03版《总规》实施以来,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社会事业稳步发展,市域城市化水平快速增长,城镇体系不断优化,中心城市多中心空间结构初步拉开,区域对外交通得到进一步优化,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明显,山水城市形象初显特色。温州城市总体规划实施取得了巨大成就。

本报告认为03版《总规》提出的“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商贸、工业、港口、旅游城市,浙南闽东北的区域中心城市,具有滨海山水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定位;由“沿江城市”向“沿海城市”拓展的发展主方向;以及“双中心多组团”的城市结构形态等方面;较为准确地把握了温州城市发展趋势,构筑较有弹性和包容性的城市框架。同时,总规率先提出了构筑温州都市区以及31个概念区等内容,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创新性,较好地指导了温州城市近十年的发展。

二、实施存在的主要问题

但城市总体规划时限长达15—20年,无论规划编制如何科学和正确,也不可能与纷繁复杂的客观实际情况完全一致。这既有规划编制和实施的背景发生变化的原因,也有城市规划本身存在的前瞻性、可操作性注重不够的问题,更有城市规划实施的体制机制创新不够,影响城市规划实施效果。经评估,本报告认为主要存在规划编制背景发生重大变化需要总规进行应对,规划前瞻性和可操作性方面需要总规进行细化与完善,以及规划实施机制有所欠缺等问题。

1、区域发展背景发生重大变化。03版《总规》实施过程中,国家相继出台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和《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等国家战略层面规划的对温州城市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温州强化金融商贸物流功能、加强两岸产业对接、打造海洋经济建设平台,成为长三角地区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节点城市;同时,温州民间金融综合改革试点即将获国家审批、宁波厦门等周边港口发展态势对温州港口带来一定的影响。这些新的机遇与挑战需要优化温州当前的城市定位。

2、温州大都市区域有待深化研究。浙江省城镇体系2011获批,对温州都市区提出“一核一片” 范围的界定与03版《总规》确定都市区范围有所出入,同时温州十二五规划提出建立“1650”网络化组团式大都市区新格局。需要在总体规划层面进一步研究温州大都市区构建。

3、城市规模突破。现状市域人口规模(912.21万人)、中心城市建成区人口规模(271.28万人)均已经突破03版《总规》设定的中期规划目标(890万人、260万人),城市用地规模(219.88平方公里)也已经突破规划中期用地规模(206.5平方公里),同时,市政基础设施存在超负荷运作的局面,尤其电力、水资源面临可持续发展问题,亟需总体规划进行修正。

4、市域行政区划大幅调整。03版《总规》在市域城乡统筹方面考虑较为薄弱,而2010年温州对市域行政区划进行了大幅的调整,与03版《总规》确定的城镇体系有较大出入,使得总规难以有效指导温州市域层面总体发展。同时,全市设立38个功能区,已经完成编制各中心镇和功能区规划,急需新的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对其引导。

5、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局部突破。目前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诉求、状元岙港区启动、永强机场升级、沿海高速建设等要素已在城市东部地区集聚,为东部地区带来了良好拓展机遇,目前在瓯江口地区已形成大量围垦用地,如温州浅滩一期围垦和龙湾围垦区的永兴、天城、丁山三个围垦等,均已突破03版《总规》确定的远期规模。浙江省《关于温州城市总体规划范围修改的批复》(2008年)和《关于将温州瓯江口半岛区域纳入温州城市总体规划近期实施范围的批复》(2007年)已为以上围垦用地的开发与利用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瓯飞、温州浅滩二期等围垦工程也已列入了温州“十二五”计划,并已向上申请报批过程中。另外中心城市局部建设用地范围与总规预期存在偏差,如七里片区发展缓慢远未达到规划预期,应从大都市区层面考虑七里片发展定位与方向问题,中心城市外围区域如鞋都工业区、民科基地等局部用地由于实施操作问题突破03版《总规》范围。需要进一步研究调整温州城市建设用地范围。

6、中心城市用地结构失衡。居住和工业用地比例突破较大,现状居住用地和工业用地分别占建设用地比例高达53.82%和24.70%,分别是03版《总规》规划规模的1.7和1.6倍,而公共服务设施、道路用地、绿地等用地指标严重不足。这种现象固然有温州城市建设推进难的问题,但规划仍需加强规划实施操作方面的研究。

7、城市综合交通:温州现状对外交通设施建设整体相对滞后,内外交通衔接不完善,交通一体化建设速度缓慢,03版《总规》对主城与外围新市区之间联系通道作出了总体规模的指引,但对于通道等级、功能及空间布局落实不够,导致在下一层次的规划中通道落实缺乏空间上的统筹指导。同时,随着小汽车高增长带来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日益严重,再加上公交系统尚未形成以轨道、快速公交等为骨干的大运量多模式的公交体系,公交系统及客流通道培育不足,公交优先政策未得到有效落实,使得主城停车供需矛盾呈逐步拉大趋势,交通拥堵的范围不断扩大,拥堵的时间加长。03版《总规》虽对城市道路规划作出了较好的规划指导,但在公共交通和停车规划方面缺少整体规划指导,需要在下下步工作中加强研究予以完善。

8、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在03版《总规》的指导下,温州市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尤其是珊溪引水工程、楠溪江引水工程、500KV变电站等项目的建设实施,在拉大城市框架,保证居民生产、生活等方面均发挥了较为重要的作用,为温州市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基础支撑。但是,由于城市不断发展,原有的基础设施已经逐渐出现“短板效应”,尤其是城市供水和城市供电方面,用量规模均已突破03版《总规》的预期,随着瓯飞工程、半岛围垦以及乐清围垦等工程的建设,更使得市政基础设施可靠性显得愈加薄弱。如由于远期外部水源不明的问题,相关引水设施迟迟未进入研究、建设阶段,温州的东部沿海在不远的将来极有可能出现无水可用的局面;又如目前用电总负荷就已经超出总规用电预测负荷,内部电源无法满足需要,需从省网输入,对城市未来发展用电难以保障;同时城市垃圾产量的急剧增长,垃圾处理设施已超负荷运作,而新的处理设施建设缓慢,或者由于缺乏新的上位规划的指导,市级垃圾处理设施选址依然无法落地,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都已经限制了温州城市的进一步提升。

9、城市综合防灾设施:在03版《总规》的指导下,温州城市在城市综合防灾工程取得较好建设成绩。人防工程的现状已经建成的工程总量远超过了总规的期末要求,防洪排涝工程较好的完成总规确定规划目标,只在消防工程设施建设方面还有一定欠缺。但由于城市的快速发展和人口规模突破,使得03版《总规》在指导未来城市发展中如何将人防工程与地下空间开利用地结合起来存在不足,同时在消防工程设施布局和规模等问题存在一定欠缺。

三、实施建议

此外,评估报告分析了规划委员会制度、信息公开制度、公众参与制度等决策机制的建立和运行情况,产业、土地、交通等相关政策对规划实施的影响,03版《总规》指导下的各项专业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情况。并提出了以下建议:

首先,针对当前城市发展情况、尽早启动城市总体规划修改程序。科学修订城市规模,在现状人口规模的基础上,合理控制和预测规划人口规模,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格局、确定城市规模;同时在评估空间发展方向和用地布局的基础上,合理确定温州城市规划区范围。

其次,明确规划实施机制,在具体建设政策和项目决策上、在专项规划和下层次规划的编制上要充分落实总体规划要求,确立规划在城市行政管理中的协调地位,建立规划决策、咨询、实施和监督制度。

然后,建立“城市规划信息跟踪系统”,保障规划决策的高效与准确,并通过及时跟踪和反馈规划实施的最新情况,为规划编制和管理提供全面、权威、直接有效的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