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一直重视发挥地质工作对于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巨大支撑作用,在土地质量地质调查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走在全国前列。为进一步发挥土地质量地质调查服务土地管理,尤其是在提高耕地保护管理水平方面的作用,切实保护耕地,6月24日,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与省政府签订推进浙江省地质调查工作合作协议,进一步推动浙江省地质调查工作,推进地质调查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会前,省国土资源厅张金根副厅长接受了中国国土资源报记者的采访。 访谈内容:浙江省土地质量地质调查工作的基本情况、主要成果和特色以及下一步工作打算等。 记者:浙江省十几年前就开展了土地质量地质调查工作,为土地管理、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和服务,也取得丰硕的成果,始终走在全国前列。请张厅长简单介绍下浙江省这些年开展土地质量地质调查工作的基本情况。 张金根副厅长:浙江人多地少,经济社会发展又十分迅速,不可避免对耕地数量、质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近十几年来,我们始终坚守耕地红线,既守住耕地数量、质量红线,又守住生态红线。为此,必须掌握耕地质量情况,必须做到土地质量地质调查工作先行,摸清土地质量的“家底”,保护耕地,科学管理土地。我省这些年在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调局的大力支持下,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持之以恒地开展土地质量地质调查工作,从2002年至今年,我省共组织实施大中型农业地质调查项目22个,投入财政资金1.46亿元,完成省级调查面积3.77万平方公里,县级1.03万平方公里,乡级532平方公里。取得了一批高质量的科研成果,获得国土资源部科学技术二等奖2项、中国地质调查成果二等奖1项,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4本。部分成果在农业地质研究领域具有开拓性和创新性,对农业地质学科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和示范作用。整个过程可以简要概括为经历了三个阶段,实现了四个转变,取得了四个方面的成效,为土地管理、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和服务。 记者:请您进一步介绍下浙江经历的这几个阶段。 张金根副厅长:我省土地质量地质调查工作起步较早。主要经历三个阶段是:第一个阶段打好基础,摸清家底。2002年,我省与中国地调局签署了开展农业地质环境调查试点工作合作协议。经过三年努力,我省完成了全国首个1:25万省级农业地质环境调查项目,调查面积覆盖了我省86.5%的农耕区,基本摸清了全省土地质量的“家底”。第二个阶段是重点推进阶段,时间是2007年至2014年期间,着重围绕基本农田质量开展地质调查和着重在部分县域开展深入细致的土地质量地质调查为主要内容重点推进。第三个阶段是应用拓展阶段,主要开展以服务土地利用规划、土壤污染治理等为主要目标的地质调查。今年开始,在中国地调局的大力支持下,我省启动了《浙江省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及其在土地规划中的应用与示范》项目,开展土地质量调查、评价、监测及建档试点,研究地质调查成果在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土壤污染治理等方面的应用等。今年3月,我厅出台《关于农业地质工作更好地服务土地管理的意见》,将农业地质调查成果全面应用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土壤污染治理、土地整治等方面,更好地发挥农业地质调查工作的优势。 记者:浙江省经过三个阶段的发展,在农业地质调查方面成绩斐然,刚才您说实现了四个转变取得了四个成效,请作简要介绍。 张金根副厅长:四个转变一是从小比例尺向大比例尺的转变,地质调查的精度越来越高;二是从全区域的普查向重点区域调查的转变,地质调查工作的针对性越来越强;三是从项目、专业主导向需求、应用主导的转变,地质调查成果的价值越来越大;四是调查成果从单纯服务于农业拓展到全面服务、支撑土地管理工作,服务于土壤污染治理等方面,其重要作用进一步体现。我省土地质量地质调查工作主要取得了四个方面的成效:一是土地资源有了“体检单”,在省级层面查明了耕地土壤养分丰缺状况。二是土地管理工作有了“资料库”,土地质量地质调查成果为土地管理各项业务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客观准确的数据支撑、技术支撑。三是土壤污染治理有了“诊断书”,圈定了一批污染土壤的分布范围,查明了污染类型及成因。四是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有了“质检卡”,通过土地质量地质调查成果转化,促进了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等方面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记者:浙江省能取得这样的成绩,肯定有自己的特色做法,请作介绍。 张金根副厅长:为切实做好这项工作,我们采取了多项措施。一是争取重视支持,将土地质量地质调查工作上升为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土地质量地质调查,将土地质量地质调查工作纳入省政府重点工作部署。二是完善工作机制。我们着重构建了三个机制,包括组织领导机制,厅里成立由厅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部门和科研院校联合共建机制,2013年我们以成功申建中国地调局农业地质应用研究中心为契机,建立了以厅属事业单位为依托,科研院校为共建单位的科研攻关团队,形成了学科互补、互为支撑的共建机制;注意实效的立项工作机制,探索建立一套符合浙江实际的立项制度。三是突出“六个服务”,努力为国土资源工作提供支撑。我们围绕国土资源中心工作,运用调查成果,服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服务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和保护工作、服务土壤污染治理、服务表土剥离再利用工程、服务农村土地整治、服务土地质量等级监测评价。四是强化成果应用。我省杭州市萧山区依据调查成果,实施“花卉苗木东扩、蔬菜南移”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省湖州市的安吉县充分利用调查成果,进行农业区划调整和完善,已建成无公害白茶基地1万亩、无公害高山蔬菜基地6000亩、绿色食品蔬菜基地2000亩。近几年来,龙游县、金华市婺城区等地大力开发富硒大米、富硒莲子等特色农产品,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记者:这些措施既切合浙江实际,又积极争取多方支持,得到了国土资源部尤其是中国地调局的支持、指导,即将签订的省局合作协议也是前期支持指导的进一步深化。那么,浙江省下一步准备如何推进这项工作? 张金根副厅长:是的,浙江省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调局的大力支持和有效指导。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省局合作协议,进一步推进地质调查服务土地管理工作,为“美丽国土”、“两美”浙江建设作出新的贡献。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要全面推进我省“十三五”综合地质调查工作。省局协议即将签订实施,将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更翔实的基础地质资料。我厅作为全省地质工作的主管部门,将与中国地调局南京地调中心密切配合,积极组织协调,落实协议的各项内容。全面谋划好全省“十三五”地质工作,统筹安排土地质量地质调查、深部找矿、海岸带地质、城市地质及灾害地质等地质调查工作。二是我们将全力推进中国地调局农业地质应用研究中心建设,把这个研究中心建实建强,不断提高成果转化应用研究水平,使研究中心真正成为支撑我省土地质量管理的重要技术平台,成为“立足浙江、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示范单位。三是我们将全面实施全省地质调查服务土地管理工作三年行动计划,结合国土资源部和中国地调局在我省的相关试点工作,研究制定具体实施计划,力争通过三年左右时间努力,全面完成嘉兴等试点区土地质量地质调查、评价和建档工作,初步建立全省基本农田农业地质环境监测网络,基本建成土地质量地质调查服务土地管理的制度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