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项目名称: 温州市永强北片区瑶溪北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
规划审批时间: 2017年8月25日(温州市人民政府温政函〔2017〕76 号文件批复)
规划编制单位: 温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一、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东至曹龙路,南至瓯海大道,西至茅竹岭,北至温州大道,总规划用地面积约362.15hm2。
二、规划规模
1、人口规模:本单元居住人口容量控制为6.5万人.
2、用地规模:本规划总用地面积为362.15公顷,其中,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319.15公顷,非建设用地面积为43.00公顷。
三、功能定位
本单元功能定位为:以品质居住,商业休闲,创新服务为主题,具有山水特色的城市综合活力社区。
规划范围分为5个街坊,按11-A至11-E进行编号,其中11-A街坊主导功能为居住、绿地;11-B街坊主导功能为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绿地;11-C街坊主导功能为居住、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11-D街坊主导功能为居住、绿地;11-E街坊主导功能为居住、绿地。
四、道路交通规划
瑶溪北单元规划“一横”城市快速路,为瓯海大道,道路红线宽度112m;规划“一横三纵”的城市主干路,即温州大道、龙永路、南洋大道、曹龙路,道路红线宽度分别为50m、50m、40m、40m;规划“一横一纵”的城市次干路,为佛尖路、王尖路,道路红线宽度40m、28m;其余为城市支路,道路红线宽度16-24m;道路红线除规划六路为虚位控制外,其余均为实位控制。
龙永路与瓯海大道交叉口、曹龙路与瓯海大道交叉口近期设简单立交,远期改造为互通立交;石龙路、浃底路、南洋大道与瓯海大道主线形成分离式立交。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之间交叉口采用一般平面交叉口形式,平面交叉口的分类和选型、交叉口进出口道展宽段及展宽渐变段的长度,均按《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规划与设计规范(浙江省地方行业标准DB33/1056-2008)》等相关要求进行。
五、公共及公用设施规划控制
本片区公共及公用设施共设置82处,其中行政管理与服务设施用房9处,教育设施11处,社会福利设施6处,商业服务设施3处,文化设施6处,医疗卫生设施7处,体育设施5处,交通设施9处,市政公用设施26处。本片区公共及公用设施按照《温州市城市社区暨规划管理单元公共服务设施基本配套规定(试行)》配置,并采用实位控制、虚位控制、指标控制和点位控制。
六、“四线”控制
本片区城市绿线包括公园绿地。公园绿地主要沿横浃河、瑶溪河、龙水河、底岭下浃、前爿河、岩头桥浃、苏家浃、南洋新河、北专河、和尚潭、直垟河、七瓜爿河、朱宅门前河、朱宅新河、东浃河、朱埠一河、朱埠河、王宅东河等河道以及沿瓯海大道、龙永路和曹龙路等主要交通道路设置,公园绿地面积约66.48hm2。沿基础设施及交通设施两侧尽可能按防护绿地的形式和要求进行设计和建设。城市绿线均采用实位控制。
本片区城市蓝线主要包括河道及滞洪区。河道主要包括横浃河、瑶溪河、龙水河、底岭下浃、前爿河、岩头桥浃、苏家浃、南洋新河、北专河、和尚潭、直垟河、七瓜爿河、朱宅门前河、朱宅新河、长潭河、东浃河、朱埠一河、朱埠河、王宅东河等19条河道,其中横浃河、瑶溪河、龙水河为重要河道,其余为一般河道。规划水域面积共为38.62公顷(含桥梁下的水域面积)。并结合公园绿地设置1处滞洪区,用地面积为2公顷。河道采用实位控制,滞洪区采用指标控制。
本片区城市黄线主要包括高压廊道、轨道、轨道站点、片区级公交枢纽、220KV变电站、110KV变电站、污水泵站、垃圾转运站、消防站等。城市黄线均采用实位控制。
本片区内有1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按照《温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温州市中心城区城市紫线控制规划(2014-2020)》划定的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保护。本片区内有5处不可移动文物。要求按照《温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及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在下一步实施时需与文物等相关部门衔接。本片区内有1棵古树名木,位于朱宅村。按照《城市古树名木保护办法》对古树名木进行管理和保护,本次规划保留古树。大榕树参照古树名木的保护要求,在实施阶段酌情做好保护。
七、主要图纸
1、区位示意图
2、用地现状图
3、街坊用地规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