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制单位:温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温州市城市交通研究所
批复时间:2017年8月9日(温政函[2017]67号)
一、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研究的对象为S2线一期工程市区段(瓯江北汊口至海城)全长约23.7公里。
规划范围为S2线市区段沿线交通走廊(两侧200米服务范围),面积约为4.88平方公里(不含与S1线共线段)。
研究范围内设置有灵昆站、机场站、永兴站、沙城站、天河站、海城站六处市域铁路站点。
二、规划年限
与城市总体规划年限保持一致,为2020年。
三、规划目标
研究的总体目标:协调优化市域铁路S2线与沿线规划道路的关系,促进轨道交通与城市道路交通的良好衔接。
本次道路衔接规划的主要工作内容为完善沿线路网系统,重点是逐条梳理沿线的规划道路,对有冲突的道路,通过一定的措施,如调整道路线位、调整市域铁路S2线桥墩布局方案或优化道路渠化方案等,解决冲突,统筹市政道路网络规划,提升市域铁路S2线的服务能力,优化交通资源配置,促进交通一体化建设。
四、主要结论
经过规划衔接和整理,与市域铁路S2线相交的规划道路合计41条,其中:高速公路2条,快速路3条,主干路9条,次干路13条,支路13条及快速路匝道1条。
本次规划明确需要调整道路有12条,具体情况见表1所示。
表1 建议规划调整的道路一览表(12条)
编号 | 路名 | 等级 | 宽度 (米) | 建设情况 | 原规划情况 | 衔接方案 |
1 | 滨海大道 | 快速路 | 72 | 部分实现 规划 | 滨海大道(纪兴东路至中心街段)规划道路线位于现状已建道路线位存在一定的偏移 | 滨海大道(纪兴东路至中心街段),以现状道路中心线作为规划道路中心线,往东偏移36 米,作为东侧道路边线;以现状西侧道路边线为基础,向西偏移约20米,作为西侧道路红线 |
2 | 通海大道 | 主干路 | 50 | 未建 | 按照互通立交进行控制 | 取消互通立交 |
3 | 昌文路 | 次干路 | 30 | 未建 | 交叉口段未拓宽 | 交叉口处拓宽至37米 |
4 | 中心街 | 次干路 | 36 | 已建 | 按照互通立交进行控制 | 对互通立交进行简化,在东向与北向间设置两条定向匝道 |
5 | 永福路 | 支路 | 18 | 未建 | 与滨海大道相接 | 调整为服务沙城站客流集散的通站道路,不延伸至滨海大道 |
6 | 天柱大道 | 主干路 | 50 | 未建 | 按照互通立交进行控制 | 优化互通立交方案 |
7 | 新川大道 | 主干路 | 50 | 未建 | 原控规中新川大道中心线(滨海大道以西道路)与滨海十三路中心线(滨海大道以东道路)存在错位 | 优化互通立交方案;按照大罗山隧道及接线工程(一期)工程中提出的道路方案进行线位调整。 |
8 | 卫生路 | 支路 | 12 | 未建 | 与滨海大道相接 | 调整为服务天河站客流集散的通站道路,不延伸至滨海大道 |
9 | 司南路 | 次干路 | 30 | 未建 | 受S2线桥墩影响,交叉口人行空间无法保障 | 西南象限道路范围展宽 |
10 | 环山南路 | 快速路 | 78 | 未建 | 按照互通立交进行控制 | 根据工可方案对互通立交进行优化。为满足东南象限匝道的设置的空间要求,将滨海一道与滨海十八路相交处转弯半径由原规划30米调整为50米 |
11 | 海工大道 | 主干路 | 50 | 已建 | 交叉口段拓宽至57米 | 路口段向南侧拓宽3米,调整至60米 |
12 | 滨海大道匝道(瓯江口新区) | 快速路与主干道交叉口 | 未建 | 通过喇叭形互通立交与瓯锦大道相接 | 调整为全互通形式,与瓯锦大道、昆东路相接 |
五、附图
附图1:道路系统规划调整图(一)
附图2:道路系统规划调整图(二)
附图3:道路系统规划调整图(三)
附图4:道路系统规划调整图(四)
附图5:道路系统规划调整图(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