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规划计划 > 计划总结
索引号 001008003015013/2019-00361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发布机构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成文日期 2019-08-29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2018年交通年报简本
发布日期:2019-08-29 08:50:51 来源: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浏览次数:

目  录

2018年温州城市交通发展概况一览表 1

第一章  城市发展 3

一、城市概况 3

二、城市人口 3

三、社会经济发展 3

四、基础设施建设 3

第二章  对外交通 4

一、公路 4

二、铁路 4

三、港口 5

四、航空 5

五、综合运输体系结构 5

第三章  交通资源供需分析 7

一、机动车保有量 7

二、城市道路资源 7

三、城市停车设施 8

四、慢行交通设施 9

第四章  城市道路交通运行 11

一、交通拥堵评价 11

二、道路车速 12

三、道路流量 13

第五章  公共交通运营 15

一、公交 15

二、出租车 15

三、网约车 15

四、轮渡 16

五、公共自行车 16

六、水上巴士 16

第六章  交通管理与环境 17

一、交通管理 17

二、交通环境 17

第七章  交通规划研究 19

一、综合交通规划和专项规划 19

二、交通规划研究 19

第八章  2019年交通改善建议 21

一、上年度交通改善建议落实情况 21

二、2018年温州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 22

三、2019年交通改善建议 22

2018年温州城市交通发展概况一览表

指标名称

指标数值

较去年增长

数据来源

社会经济

全市社会经济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6006.16

7.8%

温州市统计局

常住人口(万人)

925

0.38%

温州市统计局

市区人口




常住人口(万人)

290.8

0.19%

温州市统计局

市内交通

市区道路供应




道路长度(km

1209.3

3.76%

温州市城市

交通研究所

道路面积(km2

37.02

5.56%

市区常住人口人均道路面积(m2

12.73

+0.65m2

建成区道路供应




道路长度(km

1008.9

1.33%

温州市城市

交通研究所

道路面积(km2

31.15

1.5%

道路面积占建成区面积

12.5%

-

市区车辆拥有量




机动车合计(万辆)

79.02

8.80%

温州市公安局

小客车合计(万辆)

72.38

10.08%

私人小客车合计(万辆)

67.58

9.43%

摩托车合计(万辆)

2.62

-16.67%

市区交通事故(不包含快速处理事故)




事故次数(宗)

256

-33.85%

温州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

死亡人数(人)

135

-24.16%

受伤人数(人)

167

-34.51%

市区公交




公交汽车数量(辆)

2409

-230

温州交运集团

出租车数量(辆)

3870

-

温州市道路运输

管理局

公交车万人拥有率(标台/万人)

8.95

-1.01

温州交运集团

市区公交运量




公交客运量(万人次/年)

25958.49

-7.04%

温州交运集团

轮渡客运量(万人次/年)

478.42

34.19%

温州安澜亭码头

市区交通环境




I级空气质量指标天数

111

+38

温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II级空气质量指标天数

236

-20

III级空气质量指标天数

18

-18

对外交通

客运量




公路(万人次/年)

20831

-4.6%

温州市交通运输局

铁路(万人次/年)

2641.2

7.5%

浙江金温铁道开发有限公司、温州南站

水运(万人次/年)

25.9

-23.4%

温州市港航管理局和温州海运公司

航空(万人次/年)

589

19.6%

温州机场集团有限公司

合计(万人次/年)

24087.1

-3.0%


货运量




公路(万吨/年)

11700

6.6%

温州市交通运输局

铁路(万吨/年)

530.1

12.6%

浙江金温铁道开发有限公司

水运(万吨/年)

4271.3

30.1%

温州市港航管理局、温州海运公司

航空(万吨/年)

8

6.2%

温州机场集团有限公司

合计(万吨/年)

16509.4

12.0%


港口集装箱吞吐(万标箱/

67.4

12.2%

温州市港航管理局

注:上表中铁路和航空客货运量均按发送量计算,铁路数据包括温州站和温州南站。

第一章  城市发展

一、城市概况

温州市位于浙江省东南部,东濒东海,南毗福建,西及西北部与丽水市相连,北和东北部与台州市接壤。下辖四区(鹿城区、龙湾区、瓯海区、洞头区)、两市(瑞安市、乐清市)、五县(永嘉县、平阳县、苍南县、文成县、泰顺县)。

全市陆域面积约12065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11000平方公里,其中鹿城、龙湾和瓯海三个区面积1138平方公里。2017年市区建成区面积为254.7平方公里,相较2016年增加6.0平方公里。2018年市区建成区范围尚未公布。

二、城市人口

2018年年底温州市人口数量与2017年年底相比略有增加。2018年底温州市常住人口925.0万人,户籍人口总量为828.7万人。

2018年底温州市三区(鹿城区、龙湾区、瓯海区)常住人口数量为290.76万人,相较2017年增长0.19%。市三区户籍人口为156.9万人,与2017年相比增加1.23%;暂住人口总数为138.8万人,与2017年相比增加9.24%。

2018年洞头区常住人口10.35万人,相较2017年上升1.97%。

三、社会经济发展

2018年全市生产总值(GDP)为6006.1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8%;人均GDP(按常住人口)为72657元,增长7.1%;三产结构为2.4:39.6:58.0,第三产业比重较2017年提升0.4%。

四、基础设施建设

2018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1%,高于全省增长率(7.1%)1.0个百分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温州绕城高速公路西南线工程、104国道西过境平阳段(104国道瑞安仙降至平阳萧江段)改建工程、温州绕城高速北线二期工程等。此外,2018年《关于新建杭州至温州铁路义乌至温州段初步设计的批复》获得浙江省发改委审批,温州市域轨道S1线开始不载客试运行。

第二章  对外交通

一、公路

1、运力

2018年温州市公路运输工具拥有营运客车4674辆(不包含出租车和公交车),同比减少124辆;客位总量130973个,同比减少5579个。营运载货汽车20031辆,同比增加386辆;吨位141766吨,同比增加19569吨。

2、运量

2018年温州市公路客运量小幅下降;公路货运量有所上升:公路完成客运量20831万人次,同比下降4.6%;旅客周转量95.5亿人公里,同比下降6.9%;货运量11700万吨,同比增长6.58%,货物周转量98.7亿吨公里,同比增长9.67%。

3、设施发展

2018年温州市完成公路重点项目包括:温州绕城高速公路西南线工程、绕城高速北线二期工程全线、甬台温高速复线南塘至黄华段等。普通国省道完成投资87.5亿元,同比增长34.6%。全市重要县道完成投资27.2亿元,同比下降5.2%。

二、铁路

2018年温州全市完成铁路旅客发送量2641.2万人次,较2017年增长7.49%。温州市区铁路旅客发送量1569万人,较2017年上升10.1%;到达量1580万人,较2017年上升28.9%。市区铁路货运站货物总发送量530.1万吨,较2017年增长12.6%,货物总到达量229万吨,较2017年上升2.7%;货运发送周转量13.6亿吨公里,较2017年增长17.2%。

2018年温州站全年完成旅客发送量182万人次,较2017年下降4.2%。温州南站全年铁路旅客发送量1387万人次;较2017年增长幅度为12.2%;南站全年铁路旅客到达量1402.8万人次,较2017年增长18.98%。

三、港口

2018年,全市营运货船总数698艘,规模113.81万吨,相较2017年上升21.22万吨,增幅22.92%;2018年全市货物吞吐量为8238.94万吨;集装箱吞吐量为67.4万标箱。

2018年全市水路客运量呈现下降趋势;货运呈现回升趋势。2018年水路客运量为25.91万人,较2017年下降23.4%;旅客周转量为1405万人公里,降幅为12.68%;货运量为4271万吨,较2017年增加30.13%,货物周转量为3329954万吨公里,较2017年增长8.84%。

四、航空

截至2018年底,温州机场通航城市已达133个,新增通航城市14个,全年共安全保障航班起降8.64万架次,同比增长15.91%。温州机场全年完成旅客吞吐量1121.87万人次,同比增长20.82%;其中出港旅客589万人次,同比增长19.6%;国际(含地区)航线完成旅客吞吐量35.41万人次,同比增长7.61%。

2018年温州机场完成货邮吞吐量8.02万吨,相较2017年上升6.17%;其中出港货邮量达4.78万吨,同比上升8.88%。

五、综合运输体系结构

1、客运

2018年客运总量为23014.4万人,同比下降3.0%。在各交通运输方式中,公路和水运的客运量呈现下滑趋势,下降幅度分别为4.6%和23.4%,铁路和航空的客运量呈上升趋势,增幅分别为7.5%和19.6%。从客运比例来看,公路客运在对外综合客运体系中仍然占主导地位,2018年公路客运量占86.48%,相较2017年比例有所下降;同时铁路客运量近年来呈现不断上升态势,所占比例逐年提高,2018年占比10.97%,铁路运量大、经济、便捷的优势正在不断体现。

表2.1  综合客运体系结构

2018年客运量

(万人)

同比增长

2017年客运量

(万人)

2018年比例

2017年比例


总计

24087.1

-3.0%

24828.3

100.00%

100.00%

公路

20831

-4.6%

21845

86.48%

87.98%

铁路

2641.2

7.5%

2457.1

10.97%

9.90%

水运

25.9

-23.4%

33.8

0.11%

0.14%

航空

589

19.6%

492.4

2.45%

1.98%

注:铁路和航空客运量均按旅客发送量计算。

2、货运

2018年货运总量为16509.4万吨,较2017年上升11.53%。除铁路外,公路、航空和水运的货运量均呈现增长态势,水运货运量增长幅度最大,增幅为30.14%,航空和公路货运增长幅度最小,分别为5.96%和6.58%。从结构比例来看,公路、水路货运仍占主导地位,分别占综合货运体系的70.87%和25.87%,而作为运输能力强、覆盖范围广的铁路,货运量却仅占3.21%,占比较2017年有所下降。

表2.2  综合货运体系结构

2018年货运量

(万吨)

同比增长

2017年货运量

(万吨)

2018年比例

2017年比例


总计

16509.4

12.0%

14738.35

100.00%

100.00%

公路

11700

6.6%

10978

70.87%

74.49%

铁路

530.1

12.6%

470.8

3.21%

3.19%

水运

4271.3

30.1%

3282

25.87%

22.27%

航空

8

6.2%

7.55

0.05%

0.05%

注:铁路和航空货运量均按货物发送量计算。

第三章  交通资源供需分析

一、机动车保有量

1、机动车保有量

截至2018年12月20日,温州市区机动车保有量达79.02万辆,2018年新增6.39万辆,同比增长8.80%。

洞头机动车保有量为25064辆,2018年新增2644辆,同比增长11.79%。

2、中小型客车保有量

温州市区中小型客车在机动车总量中所占比例逐年扩大,从2006年的40.1%提高至2018年的91.60%。2018年底,中小型客车保有量已达72.38万辆,较上年增长10.08%,反映出目前温州市区仍处于机动化快速发展时期。

截至2018年底,洞头中小型客车保有量为17631辆,相比2017年增长15.96%,中小型客车占洞头机动车总量的70.34%。

3、私家车拥有量

2018年年底温州市区以个人名义登记的中小型客车(即私家车)总量为675781辆,较上年增加58257辆,占中小型客车增长量87.93%,平均月增私家车4855辆,日增160辆。

4、电动自行车拥有量

截至2018年12月,温州市域已发放电动自行车牌照272.06万个,温州市区(包括鹿城区、瓯海区、龙湾区、洞头区和经济开发区)电动自行车占比总数30.9%。2018年温州市三区电动自行车总数已经达到79.6万辆,高于中小客车的总数(72.38万辆)。2017年和2018年市区的新车销售数量都突破14万辆。

二、城市道路资源

2018年温州市区城市道路总长度1209.3km,总面积37.02km2。其中新建道路长度42.31km,道路面积1.89km2;改造道路(包括道路断面及红线调整、断头路打通等,不含综合整治道路)6.31km,道路面积0.20km2。

2018年洞头城市道路总长度124.75km,道路面积1.70km2,新建、改造道路3.03km,道路面积0.10km2。

按照2018年市区常住人口290.8万人计算,2018年市区人均道路面积为12.73m2,较上年(2017年为12.08 m2)增加0.65 m2。2018年温州市区车均道路面积为48.5m2,较上年减少2.0 m2。

表3.1  2018年市区城市道路指标





市区道路

长度(km

面积(km2

平均宽度(m

12米以上(≥12)

1196.8

36.9

30.8

古城7≤D12

12.5

0.12

9.6

总计

1209.3

37.02

30.6

人均道路面积


12.73m2


2018年市区建成区范围暂按249.08平方公里进行统计,建成区道路面积率为12.5%(最新规范要求为15-25%),与2017年(12.1%)相比略有上升。


表3.2  2018年建成区城市道路指标(不含洞头)









建成区道路

长度

面积(km2

平均宽度(m

长度

路网密度(km/km2

规范要求(km/km2

km

比例

快速路

33.5

3.14

93.7

3.32%

0.13

0.40.5

主干路:D36

295.2

13.75

46.6

29.26%

1.19

0.81.2

次干路:24D36

289.9

8.01

27.6

28.69%

1.16

1.21.4

支路

古城7D12

12.5

0.12

9.6

38.73%

1.57

3—4

12米以上(12)

378.2

6.14

16.2

合计

1008.9

31.15

30.88

100.00%

4.05


三、城市停车设施

2018年底温州市区机动车停车泊位总量达到435059个,较上年增加52929个,增幅15.23%。停车泊位中,路内停车泊位比例为7.9%(泊位总数34514个,同比增加386个),路外停车泊位比例为92.1%(泊位总数400545个,较2017年增加52929个)。2018年咪表泊位为5643个,比上年减少了1115个,这主要是因为道路综合整治造成咪表泊位统计尚未完成造成的。

若以温州市区登记在册的中小型客车总量(723833辆)作为停车需求总量,现有停车泊位满足率为60.10%,若以私家车总量(675781辆)作为停车需求总量,现有停车泊位满足率为64.38%,较上年均有所提高(2017年分别为58.05%和61.82%)。2018年温州市区停车泊位增长量略低于私家车保有量增长(58257辆),同时也落后于中小型客车保有量增长(66252辆)。

洞头2018年底路外停车泊位数7496个,较2017年增加1813个。

四、慢行交通设施

2018年,温州市新建绿道118.7公里。温州中心城区新建城市绿地229.28公顷。温州市内滨湖锦园、金色尚品等10个住宅区被评为省级园林式住宅区(单位);龙湾区黄石山公园、乐清市中心公园等6个公园被评为省级优质综合公园;新城大道、上江路等6条道路被评为省级绿化美化示范路。

截至2018年底,温州市区在用的立体过街设施共26处。2018年温州市区新建立体过街设施一处,为温州市中央绿轴南连工程。

第四章  城市道路交通运行

一、交通拥堵评价

1、交通运行指数

2018年度指数大幅下降主要原因在于交警平台指数参考杭州、宁波等城市做法,改良拥堵里程计算算法,剔除了部分道路宽度过窄路段,因此早晚高峰拥堵路段和拥堵指数环比和同比均有所降低。

(1)2018年市区拥堵时段交通运行指数较2017年大幅下降,处于“基本畅通”和“轻度拥堵”之间。2018年,市区工作日拥堵时段平均交通运行指数3.29,较2017年指数(5.91)大幅下降2.62。

(2)工作日市区晚高峰交通拥堵程度明显高于早高峰,早晚高峰拥堵指数较2017年有所下降。2018年,市区工作日晚高峰平均交通运行指数为3.58,较2017年下降2.54;工作日早高峰交通运行指数为2.59,较2017年下降1.89。2018年平峰时段市区交通运行指数较2017年亦有大幅下降,非高峰时段大部分处于“畅通”水平。

(3)市区周末及节假日交通拥堵程度低于工作日,全天处于“畅通”和“基本畅通”水平。2018年,市区周末及节假日交通运行指数2.58,较工作日运行指数下降0.71;市区周末及节假日平均交通运行指数大幅下降1.71。

(4)中心片区交通拥堵程度最高,城东片区交通拥堵程度最低。2018年市区仍以中心片区最为拥堵(5.28);城东片区交通拥堵程度最低(2.54);城南片区和城西片区交通运行指数分别为3.57和3.78,处于“基本畅通”水平。

(5)快速路交通拥堵有所上升,主干路、次干路及支路交通拥堵大幅下降。与2017年同期路网对比结果表明,2018年市区快速路运行指数2.13,由“畅通”级别下降至“基本畅通”;主干路指数较2017年下降2.92,由“中度拥堵”下降至“基本畅通”;次干路及支路指数较2017年下降2.71,由“轻度拥堵”下降至“基本畅通”。

2、拥堵时间

(1)日均拥堵时间较2017年明显降低。2018年市区工作日不存在中度拥堵和严重拥堵时间,交通“畅通”时间较2017年上升8小时38分钟。

(2)2018年晚高峰拥堵天数较2017年明显减少。2018年工作日晚高峰共出现2个中度拥堵天;周末及节假日晚高峰没有出现拥堵天数。

(3)2018年工作日早高峰拥堵天多为节假日后第一个工作日;晚高峰拥堵天多为节假日前最后一个工作日。节假日前后出行高峰具有出行总量爆发、出行时间集中、进出疏散路径有限等特点,温州市区当前的路网资源应对相对乏力。

3、拥堵路段

2018年市区最拥堵的十条道路集中在主城区尤其是旧城区。2018年市区南北向最拥堵道路分别为府前街(双向)、龙霞路南向北、民航路(双向)、解放街南向北和南浦路南向北;东西向最拥堵5条道路分别是人民西路(双向)、黎明西路(双向)、学院西路(双向)、锦绣路东向西和雪山路西向东。

二、道路车速

2018年工作日高峰时段路网车速总体较为平稳,早高峰快速路平均行程车速为41.1km/h,主干路27.0km/h,次干路及支路为23.3km/h;晚高峰快速路平均行程车速40.0km/h;主干路25.7km/h,次干路及支路为22.2km/h。总体而言,市区早高峰路网车速高于晚高峰。

表4.1  2016-2018年市区工作日早、晚高峰时段道路平均车速(单位:km/h)

时段

道路等级

2016

2017

2018

增长比例

早高峰

快速路

49.7

57.7

41.1

-28.8%

主干路

23.3

23.2

27.0

16.4%

次干路及支路

24.9

23.1

23.3

0.8%

晚高峰

快速路

42.5

50.9

40.0

-21.4%

主干路

19.7

20.5

25.7

25.3%

次干路及支路

21.2

20.9

22.16

6.0%

三、道路流量

1、过江通道

2018年温州市区主要过江通道晚高峰总体跨江流量为16480PCU/H,较2017年上升37.94%。从流量分布来看,2018年过江机动车流量增长主要在瓯越大桥、七都大桥和东瓯大桥,其中以瓯越大桥流量增长最为迅速;而南口大桥通车后,灵昆大桥机动车流量较2017年略有下降。

2、穿山隧道

2018年温州市区晚高峰穿山隧道流量较2017年大幅上升,尤其以瓯海大道上京隧道和浃底隧道最为明显;而景山隧道因平行道路广化南路隧道通车,双向流量下降均超过20%。

3、主城区对外通道

①龙湾中心区、龙湾机场方向(瓯海大道、机场大道):2018年温州市区与龙湾方向交通交换量与2017年相比上升17.6%,但通道饱和度水平适中,仍有部分通行能力剩余。

②郭溪、动车南站方向(温瞿东路、六虹桥路和瓯海大道):2018年温州市区与郭溪、动车方向交通交换量与2017年相比有所上升,尤其是瓯海大道双向机动车量延续2017年上升态势。从通道饱和度来看,2018年晚高峰主要通道整体饱和度为0.67,仍有较大的通行能力剩余。

③瑞安方向(温瑞大道、京岚线):2018年温州市区与瑞安方向交通交换量与2017年基本保持一致,且温瑞大道、京岚线饱和度与2017年变化在5%以内。但考虑到吹台山隧道通车运营后,瓯海区、动车南站方向与瑞安方向机动车流量交换可转移到吹台山-宁波路路径通行,故主城区与瑞安方向机动车出行仍在持续增长。从通道饱和度来看,南北道路通行能力已经较为有限。

4、城市中西片(鹿城、瓯海)内部主要道路

2018年温州市区中西片道路饱和度较高的道路包括:京岚线南向北方向、瓯海大道驶入动车南站辅道、瓯越大桥江滨路出入匝道、瓯海大道京岚线以东段高架及辅道、瓯越大桥主线、望江西路东向西方向、吴桥路南向北方向、府东路南向北方向、翠微大道北向南方向、景屿路南向北方向。

5、城市东片(龙湾)主要道路交通流量

2018年龙湾区主要道路晚高峰流量相较2017年有所上升,但道路饱和度相对较低,仅有滨海大道南向北方向道路服务水平达到D级。滨海大道自2016年整治提升项目完成,双向交通流量大幅提升,并吸引平行道路南北向机动车流量。

6、经开区主要道路交通流量

2018年经开区主要道路晚高峰流量相较2017年大幅上升,但道路饱和度相对较低,仅有滨海三道北向南交通量处于D级服务水平。从流量变化来看,2018年明珠路、滨海二道、滨海三道和滨海八路机动车量较2017年大幅上升,这表明经开区用地建设逐渐成熟,到发机动车流量大幅增长。

7、重要交叉口流量

2018年温州市区交通压力较大的交叉口包括:江滨西路-环城东路交叉口、人民东路-飞霞南路交叉口、锦绣路-惠民路交叉口、温州大道-牛山北路交叉口、瓯海大道-温瑞大道交叉口和机场大道-瓯海大道交叉口。

8、货运交通

从温州市区全日交通构成来看,小客车和小货车所占运行车辆的比例较高,分别为90.80%和5.23%,其次为大客车、大货车和中巴车等。

经调查,吹台山隧道、福州路、灵昆特大桥和宁波路等外围干道沿线货车比例偏高;除上述道路外南口大桥、机场大道、滨海大道和瓯海大道辅道等道路大货车、集装箱车比例较高。

第五章  公共交通运营

一、公交

1、运量

2018年不含水上巴士的公共汽车客运量为25958.49万人次,同比下降7.04%。公共汽车年运营里程为13269.23万公里,同比减少4.70%。

2、公交线路

截至2018年底,交运集团运营线路共有202条,其中BRT线路15条、常规公交线路135条、社区巴士线路36条,其他特色线路16条。与2017年相比,交运集团增加1条BRT主线线路、4条常规公交线路和6条社区巴士线路。

3、运力配置

截至2018年底,交运集团运营的201条线路(不含水巴)共配置营运车辆2409辆,合计2602.3标台。相比2017年,交运集团营运车辆减少230辆,公交线路长度增加253公里。

4、公交场站

截至2018年底,交运集团登记非占路使用的公交场站共计45.81公顷,其中快速公交公司7.15公顷,城东公交公司11.74公顷,城西公交公司26.92公顷。2018年新增场站12个,取消场站4个,登记面积增加2.34公顷。

二、出租车

2018年市区出租车共3870辆,总量较2017年没有变化。按户籍人口算万人拥有率为24.66辆/万人,按市区常住人口算则万人拥有率为13.31辆。

三、网约车

2017年2月1日,温州市正式实施《温州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实施细则》,规定温州市私家车变为“网约车”需持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出具的网约车预受理证明,向公安机关车辆管理部门申请登记或变更车辆使用性质为预约出租客运。截至2018年年底,温州市共有12个网约车公司运营。

四、轮渡

2018年温州港安澜轮渡站送达旅客总量达478.42万人次,较上年增加121.89万人次,增幅34.19%。

2018年,温州港安澜轮渡站瓯北航线由3艘(总客位1668座)船只组成;龙桥航线由3艘共184座的船只组成。

五、公共自行车

自共享单车进入温州市区后,市区公共自行车运量大幅下降:2018年,市区公共自行车总借车量为423.68万人次,相较2017年减少68.82%;市区公共自行车日均使用次数为0.88次/车,相较2017年减少0.98次/车。

在运力方面,2018年温州市区公共自行车总量为13197辆,相较2017年下降约7000辆;公共自行车服务点数量为727个,相较2017年增长10个。由于部分桩位和车辆不能正常使用,实际运营的数量要低于上述统计值。

温州市自2018年以来,提出“禁投减量”的要求,共享单车数量相较2017年减少了近3万辆(2017年年底温州全市共享单车数量约为20万辆)。

六、水上巴士

温州水上巴士1号线航线全程约10.8公里,起终点分别为南塘风貌区码头和小南门码头。2018年,水上巴士1号线运量4352人次;相较2017年下降29215人次,下降幅度高达87.03%。

第六章  交通管理与环境

一、交通管理

1、交通管理设施

2018年市区新增和改造路口信号灯23处,施划道路标线约20万平方米,新增左转待转区10个路口。截至2018年12月底,市区已建成SCATS信号路口276处、线圈点位253个、高点监控142处,交通违法行为监测记录设备453处,前端LED诱导屏48处,路口SCATS信号机276处,单点信号机424处。

2、交通管理重点措施

2018年温州市交警开展交通管理措施包括:电动车专项整治行动、“创文明交通、治秩序乱象”系列行动、工程运输车辆各类交通违法行为的严管整治行动、“骑跨式”违章停车整治行动,并加强对快递配送企业安全教育。

3、交通安全

2018年温州市区(包括洞头区)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共256宗(不包括快速处理交通事故),较上年下降33.85%;死亡135人,较上年下降24.16%;受伤167人,较上年下降34.51%;直接经济损失41.35万元,较上年下降35.40%。

二、交通环境

1、大气环境

根据监测结果,2018年温州市区空气质量优秀天数111天,良好天数236天,污染天数18天。其中优良天数相比2017年增加了18天,优良率为95.1%。

2018年温州市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年均值分别为0.009毫克/立方米、0.037毫克/立方米和0.058毫克/立方米,三项大气污染指标均较2017年有所下降。

2、声环境

根据监测结果,2018年温州市区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56.7分贝,较上年有所下降。

第七章  交通规划研究

一、综合交通规划和专项规划

1、温州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用地控制规划;

2、温州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20-2026年);

3、温州港集团暨浙南区域港口业务发展专题规划(2018-2022);

4、温州市历史城区交通系统详细规划。

二、交通规划研究

1、东部综合交通枢纽交通及城市设计规划研究;

2、加强市区与温州北站交通联系规划实施建议方案;

3、温州市街道设计导则研究;

4、立体停车场库建设的政策研究;

5、港口一体化背景下温州港空间拓展发展策略研究。

第八章  2019年交通改善建议

一、上年度交通改善建议落实情况

1、关于提升龙湾机场的服务能级,优化铁路枢纽布局。2018年6月,龙湾国际机场T2航站楼正式启用,温州机场全年旅客吞吐量为1121.87万人次,同比增长20.82%,但温州机场的客流量已经连续两年居全省第三位。2018年11月,温州北站高铁新城投资建设有限公司揭牌仪式在黄田街道举行;《东部综合交通枢纽交通及城市设计规划研究》完成编制,东部枢纽的规划方案逐步成熟。

2、关于加强以城市快速路为重点的骨干道路系统建设,结合“大拆大整”进一步完善重点片区的路网系统。2018年相关部门对温瑞大道快速路、七都—乐清快速路、滨海大道经开区段快速路等做了大量的前期研究工作,但快速路的建设实施还没有实质性启动。2018年民航路拓宽改造工程正式启动,府东路北延段建成通车,中兴大道延伸线接通至学府北路,市域铁路S1线的26条通站道路陆续建成。但仍有部分道路建设进展较慢,如黎明东路延伸段等道路。

3、关于加快构建市区的大运量公交系统,提升常规公交服务品质。2018年10月,市域铁路S1线进入试运行阶段,通站道路陆续建成,各站点的公交接驳方案已经确定,为S1线在2019年1月23日进入载客运营阶段奠定了较好的基础。2018年市区对几十条公交线路进行了优化调整,BRT1号线延伸线于2月8日开通,BRT2号线于2月13日起运行。但是目前对城市东片的公交服务仍然比较薄弱,龙湾、经开区、瓯江口等东部主要片区的居民公交出行仍然不够便利;另外,2018年的公交服务班次没有加密,反而有所下降。

4、关于结合“大拆大整”加快落实公共停车场,缓解停车压力。2018年温州市区新增机动车公共停车泊位7714个,并利用拆整地块设置了一批临时停车场;同时,2018年8月底学院路沿线的5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率先错时开放内部停车场,共计265个泊位,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周边区域的停车压力。

5、关于提升公共自行车服务质量,引导共享单车有序发展。2018年在“禁投减量”和“实时监测”两项措施下,市区共享单车数量明显减少,运营秩序得到好转,但同时也存在用户找车困难、出行不方便的问题。而对固定桩位式的公共自行车,相关部门基本没有进行更新,目前仅能维持运营。

6、关于建立交通大数据平台,更好地掌握市区的交通状况。2018年温州市区道路卡口监控设备明显增多,但是并没有对交通数据的采集、分析提供明显的便利;市区相关部门目前仍然未掌握共享单车的运营数据。

二、2018年温州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公交客流量持续下滑,长期得不到有效扭转。从历史数据分析,市区公交年客运量在2014年以后进入下降时期,同时交运集团也减少了发车班次。这反映出市区的公交服务吸引力相对较低,居民出行方式结构有恶化趋势;同时也反映出市区目前的公交运营机制仍然是企业化的发展模式,公交事业的公益性发挥不足,也与各项交通专项规划确定的公共交通发展目标越来越远。

2、小汽车增长速度依然迅猛,停车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温州市区的小客车增长量持续保持强劲的增长态势,2018年中小型客车增长量66252辆,超过去年的增长量(63442辆)。近年来,温州市区停车泊位供应总量明显增大,2017年和2018年新增路外停车泊位均超过50000个,但市区停车泊位增长量仍然小于小客车的增长量,也就是说,市区停车泊位的缺口仍然在不断加大。

3、重点片区、重要通道的交通拥堵依然比较严重。2018年市区的道路交通运行情况总体上维持平稳,但局部性的交通拥堵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主要呈现以下特征:①旧城区的交通拥堵程度仍然较高,市区最拥堵十条道路主要集中于旧城区;②瓯海大道交通运行效率降低,早高峰平均车速相较2017年下降28.8%,晚高峰下降21.4%;③南进城口通道(温瑞大道)内外交通衔接不畅,经常出现交通拥堵;④学校周边接送时段交通拥堵;⑤恶劣天气造成交通拥堵。

三、2019年交通改善建议

(一)着力提升城市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的服务水平

1、做好市域铁路S1线运营后的相关工作,尽可能多地吸引客流。市域铁路S1线于2019年1月23日12时开始试运营,建议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①积极推进金温铁路(温州西站以东段)功能置换的相关工作,尽早确定铁路取消方案,将温州站打造成城市公共交通枢纽;②重点打造奥体中心站和惠民路站两个公交换乘枢纽,适当增加联系核心城区各主要片区的公交线路;③优化轨道S1线公交接驳方案,对现有的公交接驳线路、发车班次进行统一调整和优化;④尽早推出公交“一卡通”及换乘优惠政策减少公交出行的总费用。

2、提升常规公交服务水平,积极扭转客流持续下滑的局面:①加密公交发车班次,减少乘客的等候时间;②推出更加灵活多样的定制公交服务,先在校车上进行试点;③进一步加强常规公交线路与机场等重要交通枢纽的衔接。

(二)引导公共停车场立体化建设,弥补停车历史欠账

1、完善相关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对独立占地类的规划公共停车场进行立体化建设。建议参照商品房的开发模式,将公共停车场的土地性质改为出让,停车场建设形式以立体停车楼或地下二层、三层为主,或者地上、地下相结合,并在规划条件中明确规模、限高绿化等相关指标及其他要求;停车场建成以后,允许开发商对停车泊位确定经营模式,政府不对价格进行干预,执行市场价。

2、鼓励商品房建设项目增加停车配建,允许开发商将超配的车位对外出售或出租。初步估算市区“大拆大整”拆除地块够消化10年以上,在这期间,将有大量的商品住宅用地在拆除地块建设,预计将新增大量停车泊位用以平衡既有的停车缺口。根据测算,住宅建设项目容积率在4.0以下的,地下室两层满铺后机动车泊位均有相当比例的富余,预计商品房超额配建的停车泊位对外出售有较大的利润空间,特别是核心城区内的建设项目。

3、继续推广机关单位错时停车制度,进一步盘活既有的停车泊位。2018年首批推出的机关单位错时停车泊位利用情况,总体使用情况明显好于2011年。但目前推出错时停车制度的机关单位数量很少,建议2019年加强该制度的推广力度,进一步盘活有限的停车资源。

(三)针对主要问题,进一步完善、提升道路系统

1、继续开展道路综合整治。根据市政府下发的《2019年温州市区城市道路综合整治计划》,2019年计划完成黎明路(飞霞北路-惠民路)、牛山北路(划龙桥路-过境路)、九山路、南洋大道(茅永公路-瓯海大道)、永强大道(围垦路-瓯海大道)、永宁西路(龙祥路-龙江路)、秀浦路(瓯海大道-中汇路)、翠微大道(景山隧道-六虹桥路)、海工大道(滨海大道-金海大道)和金海大道(滨海十六路-滨海二十五路)等10条道路路面综合整治。

2、优化瓯海大道地面道路沿线的信号灯配时,并启动平行通道建设:①研究瓯海大道地面道路实施绿波带控制的可行性;②启动瓯海大道平行通道(南过境路—中兴大道—环山北路通道)建设,为货运交通分流创造条件。

3、打通温瑞大道分流通道,在此基础上尽快启动温瑞大道快速路建设。具体包括:①京岚线(瓯海大道至南环线段、肯恩大学大学路至104国道段);②104国道(南湖路至特勤路段);③吹台山隧道东延伸线(下沈线至京岚线段);④霞坊路、蛟凤北路改造;⑤东方南路、蛟凤北路和龙霞路断头路打通。

4、全面对接在建道路,尽早启动几条重要道路建设,包括:①启动瓯越大桥市政化改造和启灶互通建设;②启动七都—乐清快速路(104国道—乌牛互通段)及乌牛互通建设;③启动温州大道跨高速段建设;④启动瓯江路东延段建设。

5、打通重点片区断头路,包括:①牛三角路(鹿城路-滨江路段);②雁荡中路(蒲州路-新江路);③永中西路(首辅路-龙永路);④梧三路北延伸段(南湖路-万象城);⑤雁荡西路西延(万源路-汤家桥路);⑥黎明东路二期(加州路-汤家桥路-会展路)。

6、未来轨道项目建设对接道路前期研究,包括:①轨道交通M1线预计2020年开工建设,建议2019年对南北向轴线民航路—南浦路—温瑞大道(瓯海大道以北段)拓宽整治及瓯海大道以南段快速化改造工程进行前期研究;②完善主要站点周边路网,包括马鞍池路东延线(飞霞南路-民航路)、江蒲路(学院西路-黎明西路)、月乐西街(三友路-惠民路段)、蛟凤北路(瓯海大道-京岚线段)等。

(四)改善慢行交通空间,督促企业对共享单车进行更新维护

1、提高新建和改造道路的非机动车道建设标准。建议2019年全面提高新建道路和改造道路的非机动车道建设标准,增加骑行空间,主要道路设置机非隔离绿化带,逐步形成安全、连续、舒适、畅通的骑行交通环境。

2、合理增设立体过街通道。建议2019年结合主要客流集散点在交通干道上合理增设立体过街通道,消除人车通行矛盾。

3、加强对共享单车的更新维护,并掌握实时运营数据。建议2019年要进一步明确共享单车的管理部门,督促企业及时对破损车辆进行维修或更换,降低破损率;同时,建议主管部门及时掌握各品牌共享单车的实时运营数据,及时跟踪研判其发展态势和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