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规划计划 > 工作计划
温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2021年工作安排
发布日期:2021-04-12 14:57:28 来源:温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浏览次数: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步之年,也是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工作提质增效的关键之年。全市资规系统要按照“勇争先、强执行、开新局”的要求,聚焦各项工作部署,以开局抢跑、起步快跑的昂扬姿态,迈好第一步,跑出加速度,干出高质量,展现新气象,确保“十四五”取得开局首胜,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重点要交好以下6张答卷:

一、交好数字赋能高效改革的答卷

要加大力度推进数字化改革,采用数字化的方式,管好用好每一寸资源。

1.对内要加快打造数字化管理的新模式。全面落实“一码一平台”建设应用工作。一是要做好规定动作。加强与省厅的对接,协调抓好“码”设计,真正让“码”成为每宗地(海)的身份证。要在原先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数据集成归集,并要打通市县两级、各部门的数据通道,强化“一码”与“一平台”融合,提升对核心业务的支撑能力。二是要做好自选动作。结合实际开展工业用地全生命周期“一码管地”和不动产“一码管地”项目建设,谋划市域空间治理数字化平台建设,完成瑞安全域国土空间治理试点工作。进一步拓展三维虚拟城市模型的覆盖范围,为规划决策和城市精细化管理提供更直观的依据。

2.对外要加快打造政务服务的升级版。继续以“最多跑一次”为引领,以数字化为手段,常态化、长效化推进政务服务改革。积极推进“五多合一” 2.0版本,总结提炼龙湾、龙港两地的经验,并建立相应的评价和考核体系,推动“五多合一”在全市全面铺开、多点开花。继续推进事项整合,重点在市政道路、绿化工程“一件事”审批上实现突破,并推进审批“最多80天”改革。加快智慧不动产登记建设,分步探索实现标准业务智能化办理,力争线上办件率继续保持全省领先水平。结合窗口、自助和流动服务等多种方式,进一步提升不动产登记便利程度,实现从“可办”到“好办、易办”的转变。加强服务举措创新,特别在政策创新方面从零星碎片化向融合集成化转变,形成不动产营商环境的综合优化体系。

二、交好空间治理高效统筹的答卷

围绕“五城五高地”,坚持系统规划、协同规划和精细规划,全力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全速建设东南沿海区域中心城市。

1.推进都市区城乡一体化。一是高质量编好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要在6月底前完成规划成果,各县(市)要尽快完成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其中平阳作为省级试点,要在年内完成市级校核审查。重点要围绕两个方面:一个是建设东南沿海区域中心城市。要以构建“一主一副两极多节点”空间格局为目标,大力推动都市区主中心区建设,打造温瑞平原一体化、瓯洞一体化、瓯江两岸协同发展;积极推进都市区南部副中心建设,依托龙港、平阳、苍南,推进鳌江流域一体化发展。另一个是为发展留准空间。要优化城镇开发边界,完善空间规模、产业布局和基础配套,并做好新老规划的过渡衔接。此外苍南要完成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试点工作。二是加强区域规划统筹。建立中心城区和乐清、瑞安、永嘉等周边县(市)规划统筹管理机制,相关指标、基础设施配套要实行差异化布局,6 月底前完成相应的统筹规划管理办法,推行规划同编协审、修订备案等制度。三是做好村庄规划。对去年各县(市、区)上报启动的50多个村庄规划,要根据“按需编制、应编尽编”的要求,与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编制实用性村庄规划,确保任务全部完成。四是继续做好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建设。构建省市县一体、部门协同的高效运转机制,专项规划要纳入“一张图”系统后方可报批,确保规划管控要求传导到位。

2.加快提升中心城区功能品质。一是完善控规编制。对接重点区域、重点项目实施建设需求,有序开展海滨、永兴等单元控规编制,站南单元西片、横屿单元现状工业区的控规修编。开展“小街区规制”探索,制订相关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和导则。二是强化城市风貌设计管控。完成《温州市总体城市设计白皮书》,把握城市总体形象定位,加速推进朔门、庆年坊等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建设。做好美术馆、档案馆新会展中心等公共项目、重大项目的前期研究,结合温州“十大新地标”建设,加强重点区块建筑方案的审查管控,提升城市内涵气质。三是滚动推进城市更新。有序推进中心城区工业用地功能转变,继续探索城市土地功能转变新路径。加强未来社区规划建设技术准则研究,规范完善九大场景设施配置要求,打造更具未来感和舒适度的城市生活。

三、交好精准配置高效保障的答卷

在当前新增资源供给不断缩减的趋势下,拿出新思路、新办法和新举措,全力破解资源要素不足的难题。

1.要转变用地管理思路。一是要以项目定计划,主动对接发改部门,尽快理出今年的重点项目清单,争取国家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5000亩以上、省重大产业项目奖励用地指标800亩以上。二是要以存量定增量。大力推进土地清理,在市里层面,要盘活批而未供、供而未用、低效用地等存量用地4.8万亩。在省厅层面,要确保消化2009年以后的批而未供土地1.7万亩以上,近三年的供地率达到50%以上,确保争取存量盘活利用挂钩和存量土地处置新增建设用地奖励指标3000亩以上。

2.要持续稳定用地(用海)供应。落实工业区块线管理办法,加大工业用地资源保障力度,确保全年供应工业用地(用海)1万亩。一要加大围填海处置力度。争取瑞安丁山三期的单报方案上半年通过自然资源部审查备案,重点突破浅滩一二期单报处置,适时启动洞头小门岛西片围海工程的单报工作。同进要加快已备案项目报批速度,确保近期急需项目尽快落地。二要构建更加公平公正的土地一级市场。配合制定工业用地“一事一议”标准,积极推行先租后让、“限地价竞税收”、弹性年限出让等新型供地方式,进一步完善限地价竞税收交易模块,继续为工业企业降本减负。三要加强工业用地批后监管。开展工业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6月底前配合制定出台我市“亩均论英雄”综合改革实施意见,确保工业项目按时开工、投产、达产。

3.要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对市区落实市级“统一计划、统一做地、统一储备、统一出让”的要求,加快推进集中连片做地,全年完成做地6500亩,完成储备土地4400亩。按照“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要求,科学安排土地出让的时序,确保土地市场稳健发展。

四、交好全面监管高效保护的答卷

健全资源保护工作机制,加强综合治理的系统性和整体性,让绿色成为温州发展最动人的色彩。

1.要全面落实耕地保护制度。严防死守 18 亿亩耕地红线,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一要完善耕地保护责任机制。强化耕地保护目标责任考核,优化耕地保护补偿机制,全面落实耕地保护责任。二要把好耕地用途管控的第一道闸门。研究全域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规则,开展用途管制监测试点,探索建立管理规则实施反馈、纠错机制。三要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全面摸清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情况,掌握真实现状,登记造册,上图入库,分类稳妥处置。同时要强化监管核查,决遏制耕地“非农化”新增问题发生。四要实施千亩方万亩方永久基本农田建设任务,除了生态园之外,各县(市、区、功能区)都要建设1片。五要千方百计加快垦造耕地工作。4月底前要全面完成储备补充耕地整改,并深入挖掘“旱改水”资源,瑞安、龙湾、平阳等地仍要全力以赴实施未利用地垦造耕地。对于省以上的重点项目要提前谋划好占补平衡,今年要争取国家、省统筹占补平衡指标2000 亩以上。六要构建“天巡、地查”的耕保执法体系。定期开展耕地利用监测和卫片执法检查,强化网格化巡查监督,真正做到“早发现、快处置、严查处”。要继续推进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专项整治,依法依规、分步分类妥善处置存量问题。同时要抓好2020年例行督察问题整改,常态化推进大棚房、违建别墅、扫黑除恶等工作。

2.要抓好中央环保督察问题整改。主要涉及两方面:一是未完成治理废弃矿山,总体要求是2022年底前全面完成整改,其中重点治理类2021年底前完成。二是对涉林垦造耕地问题项目,8月底前完成县级自验,9月底前完成市级验收。

3.要全面做好违法用海用岛监管查处。对用海疑点疑区该立案的要尽快立案查处,未整改到位的项目要加快整改,尽早销号。

4.要全面加强生态修复。一是完善政策法规。争取制定出台具有温州特色的《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指导意见》,开展红树林保护修复立法前期调研。二是继续擦亮“蓝色海湾”金名片。实施好二期、三期工程,在全国树立更多温州典型。开展市域内生态修复项目跟踪监测评估,提升项目管理水平和能力。三是树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品牌。在实施过程中要从偏重经济利益转向追求生态、社会、经济等综合效益,从偏重项目申报、数量、进度转向精细的规划、设计、施工协同推进,打造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2.0版。四是推进矿山生态修复。完成修复10处以上,高标准开展绿色矿山建设,进一步提升矿容矿貌。

5.全面加快造林绿化和林业产业发展。一是扎实推进国土绿化行动。大力推进山地、坡地、城市、乡村、通道等五大森林建设,3月份在全市开展全民义务植树“造林月”活动,尽量争取6月底前完成造林91360亩。同时完成年度千万亩森林质量精准工程任务。二是继续开展森林系列创建。推进以县市级城市为申报主体的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在6个县(市)在创的基础上,力争完成苍南县的创建申报。同时今年要新增省级森林城镇14个,并要启动新一轮“一村万树”行动,建设示范村20个。三是继续培育发展林业产业。加快发展森林康养产业,积极申报国家、省级康养基地。加快发展林下经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深入推广“一亩山万元钱”林技富民模式,进一步打通“两山”转化通道。

6.全面架好森林生态屏障。一是落实林长制。将其作为林业工作的重大顶层设计和林业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切实提高政治站位,主动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抓紧制定出台配套政策,在确保今年年底前完成的基础上,尽量把节点往前赶,争取提前完成各级林长设立任务。二是建立健全自然保护地体系。完善自然保护地优化整合,开展全面勘界和科学评估,做好勘界定(立)标,启动“天空地”一体化的监测网络体系建设,指导督促各责任主体做好自然保护地规划编制或者修编工作。加快雁荡山“十大名山”工程建设,加大湿地保护力度,全力做好国际湿地城市创建工作。三是做好松材线虫病防治。加派人手,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确保3月底前完成省下达的174万亩除治任务。四是加强国有林场管理。建立健全国有林场森林资源监管体制,加快剩余11家创建现代国有林场工作。

五、交好安全职责高效落实的答卷

牢固树立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理念,全心全意、尽心尽力落实各项防灾减灾和安全生产工作。

1.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除了做好内部管控外,重点强化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防控,加快市级收容救护中心建设,实现源头保护、流通领域、经营环节的监管全覆盖。

2.森林防火工作。层层落实森林防火责任,推行护林员网格化管理。开展森林火灾风险普查,对国有林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等重要区域开展火灾隐患排查,查清问题,限期整改。细化防范举措,推进“引水灭火”提升工程和“森林智眼”防火智控系统建设,着力提升森林防火水平,坚决防范重特大森林火灾和安全事故。

3.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完善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区划定,继续推进地质灾害“整体智治”三年行动,开展11个乡镇(街道)风险调查评价和6个县(市、区)地质灾害风险普查工作,累计建成地质灾害专业监测点90个,新增地山区雨量自动监测站50处。加强汛期地质灾害防治督导,建设动态预警及综合指挥平台,督促完成地质灾害避让搬迁安置工作。加强地下水和地面沉降监测工作,确保35个国家级地下水监测点正常运行。

4.海洋防灾工作。进一步落实风暴潮重点防御区管理措施,推进海洋综合减灾县和减灾社区建设,完善海洋减灾综合体系,并抓好赤潮预警监测、海洋生态基础监测、海洋生态浮标在线监测等工作。

5.安全生产工作。继续抓紧抓实抓细安全生产工作,铁腕推进资规领域安全生产综合整治三年行动,扎实推进林业行业安全生产五大专项行动。同时按照市里对8大领域开展专项整治的要求,加大工矿领域、地下管线等安全隐患排查,切实筑牢防线、守牢底线。

六、交好基础工作高效运行的答卷

扎实做好各项基础工作,补短板锻长板,强根基促长远,全面提升治理能力。

1.提升“两统一”管理能力。一是开展首次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工作。今年8月底前完成全市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全口径清查统计工作。二是要深入推进“三调”工作。强化“三调”成果应用,完善自然资源调查评价监测制度和体系,动态掌握资源变化情况。组织开展2020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地理国情监测等专项调查工作。三是启动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编制全市重要自然资源登记清单,以温州生态园三垟湿地公园自然资源确权登记为突破点,完成全市第一批共9个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及建库工作。加快林权登记数据整合,承接好农经权登记,尽快解决一批自然资源统一登记的历史遗留问题。

2.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加强自然资源法治建设,启动“八五”普法宣传。深入调查研究当前资规领域内的行政争议问题,从根本上解决案件多发、败诉败复多发的问题。谋划市级自然资源征收平台,稳妥推进市区的留地指标消化,全面保障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推动建立“综合行政执法+部门专业执法+联合执法” 协同配合机制,进一步提升自然资源行政执法工作水平。持续规范市局服务中心运行,加快市区烂尾楼历史遗留问题清零,营造良好和谐的社会环境。

3.提升地理测绘信息服务保障能力。继续完善基础地形数据更新机制,市区1:500基础地形图重点区域做到一年一更新,其余区域两年一更新,1:2000基础地形图全域每年动态增量更新。开展天地图省市县联动更新和数据融合工作,建立完善的测绘应急专业数据库,不断增强地理信息和测绘应急服务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