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1008003015013/2021-00593 | ||
组配分类 | 通知公告 | 发布机构 |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
成文日期 | 2021-06-01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李苗代表:
您在市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期间所提的《关于推进“美学”引领温州城市建设的建议》(人大建议282号)收悉,经调查研究,现答复如下:
正如代表建议的,在温州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发挥好“美学”的引领作用意义重大,从城市建筑设计到公共空间打造再到城市服务品牌铸就,都需要美学引领。我局十分赞同代表的观点和建议,因为感知一座城市空间的“美”,不仅是对城市外在形象的品赏,也是对城市内在品质的洞察。城市空间“美”的形象的背后蕴含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等多个领域。所以,美丽城市形象是城市文化的一种外延,更是城市内部和外部独特实力、活力和魅力的一种彰显,我们既要把城市建得美轮美奂,也要培育城市的内在文化底蕴。这就客观上要求参与城市建设管理的各个部门、社会团体和广大市民都要有为温州城市“精建精美”的初心和使命。当然,温州城市从“大拆大建”到“精建精美”的精彩蝶变升级中,还需要很多方面的工作需要改善、总结和提升,正如代表提及的,城市品质需要提升、城市美感需要提升、城市服务美学更需要提升,这也正是我局和相关部门近年来的工作重点。
一、“美学”引领在现有城市建设管理及文化等相关部门工作中的体现
(一)城乡规划的美学体现在规划编制和规划实施的各阶段,尤其体现在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方面。我局在加强规划编制力度的同时,也一直在不断深化和探索城乡规划创新管理方式,如进一步规范了在城乡规划编制进程中加强城市设计的要求,使城市设计贯穿于城乡规划的全过程。在建设项目实施前期,我局提前开展各项技术论证工作,尤其是加强了城市设计内容研究,突出城市特色,打造风貌亮点;方案阶段进一步加强对城市设计要求的落实审查,重大地标性建筑项目邀请业内资深专家,其中包括建筑、结构、园林、美学等多领域的专家进行评审;市民关心的公共建筑项目或通过网上公开征求公众意见、邀请市民评选打分等多种形式听取大家意见,最后还须上报市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审议。尤其是滨江商务区、城市中央绿轴区域和温瑞塘河两岸等城市重点区域、重要地块的建设项目,其规划方案和建筑设计方案都须经深入比选、完善,使规划意图、引导措施得以贯彻落实。我们鼓励建筑的创意设计,在保证建筑使用功能、交通等各方面符合规划要求的同时,更强调建筑设计的艺术性和文化性,严格要求建筑天际线、立面、色彩、夜景亮化等等与周边环境做好协调,整体布局和细节把控都能体现美学要求。
(二)执法部门为提升公园绿地品质和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在公园绿地品质提升方面,深入推行公园主题化建设,目前已建成主题公园和微型公园130座,公园布局均衡度显著提高,可达性显著增强,让更多的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休闲散步、健身运动,努力打造“推窗见绿、出门见景、百米见园”的“公园城市”。在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去年开展了九山路、环城东路等56条城市道路整治工作,加快了城市有机更新,提高了中心城市首位度;精心打造爱心驿站162座,九山路爱心驿站等项目还被评为浙江公共服务大提升亮点项目,既提升了温州城市形象,更彰显了这座城市的服务温馨度。
(三)文广旅局推行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行动。一是环境更精美。保持环境原色。实施老建筑改造修缮,优化沿街立面、景观小品,提升A级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整体建筑风貌,形成与周边景观、在地文化和谐相融的整体风貌,营造具有浓郁地域特征和时代特点的旅游空间。二是体验更精致。推动优秀文化挖掘转化。强化瓯绣、瓯剧、瓯塑、瓯菜、瓯窑等“瓯”文化元素的挖掘和转化,深化“非遗在景区”。大力推进“诗画浙江·百县千碗”,每个县(市、区)每年培育并创建1家体验店或旗舰店。三是设施更精良。提升导览设施系统,规范公共图形信息符号应用。指导旅游核心吸引物、目的地、接待场所合理配备智能导航、夜间指引等多重功能,设置图文、二维码导览、声音等多种系统解说设施,打造景观协调、智能精准、文化鲜明、辨识清晰的标识标牌系统。
(四)住建部门正全力推动“大建大美”向“全域美”拓展、向“精建精美”提升,同时深化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开启美丽城镇建设新篇章,并在各项工作中努力做到以美学引领建设。一是推进项目建设。全域谋划推进44个重点区块建设,2020年实施“大建大美”建设项目972个。突出市级“两线三片”建设的标杆引领作用,谋划“两线三片”建设项目291个。以市区“两线三片”为主战场,匠心打造一批标志性工程。同时充分挖掘地域文化特色,注重文化地标建设,在城市风貌中和建筑风貌中融入文化,构筑富有瓯越特色的各类城市名片。二是深化环境整治。深化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开启美丽城镇建设新篇章。2020年共实施项目2078个,完成投资306.88亿元。以设施提升打造环境美,服务完善促进生活美,创新培育激发产业美,整体智治推进治理美,共创成省级样板乡镇12个、达标城镇13个,样板数量位居全省前三,圆满完成年初既定目标任务,取得了美丽城镇建设开门红。
二、抓短板谋新篇,多维度多手段提升城市综合美学
今年4月份,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说:“美术、艺术、科学、技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要发挥美术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更多美术元素、艺术元素应用到城乡规划建设中,增强城乡审美韵味、文化品位,把美术成果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的高品质生活需求。”因此,如何在城乡规划建设领域体现美术元素和艺术元素,正是当下我们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和文广旅等相关部门面临的重要使命和挑战。
(一)加强城市设计,做好规划引领。
我局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副校长吴志强教授领衔的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主要负责《温州市国土空间规划(2019-2035年)》编制工作,而作为城市设计专业的领军人物吴志强院士曾说过“城市规划千万不要鸟瞰,要‘人看’,以人的视角出发,多设计一些人性化的空间。”因此,在完成本轮温州城市总体国土空间规划后,城市规划将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城市设计。
高质量的国土空间的布局规划是建设 “美丽温州”的根基。新一轮在编的国土空间规划在温州市域层面,基本上确立了“一主一副两极多点”的都市区国土空间规划格局。新空间结构中的“一主”是指都市区主中心,即温州中心城区,涵盖温州市区、瑞安市区、乐清市区、永嘉县城等在内的76个镇街。“一副”是指都市区副中心,依托鳌江流域平原城镇群,涵盖龙港市、苍南县城、平阳县城等在内的1市10镇;“两极”是指两个带动西南部山区城镇化和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增长极,分别是文成、泰顺;“多节点”是指加快打造15-20个特色城镇化节点。在温州市区层面,我局根据市委、市政府统筹部署,重点谋划“两线三片”(瓯江沿线、塘河沿线、历史文化街区、中央绿轴、三垟湿地)5个重点区域和17个区级重点板块。今年,我局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提出了“十大新地标”打造的相关建设思路,通过系统性谋划、精准化定位、特色化挖掘和强有力的规划实施管理,打造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特色鲜明的地标系统。同时,结合地标策划植入城市发展新动能,打造温州人才吸引和功能带动的新引擎,有效激活城市地标的功能意义。后续我局将进一步充分运用美学的思维和方法对地标片区的整体谋划和重要节点建筑和景观的打造进行深入研究把控。如近期正在推进的滨江商务区鹿角湾地块,前期谋划邀请了知名的设计单位AECOM开展研究,通过细化地块功能定位研究以及空间建筑布局风貌分析,为后续方案国际性招标提供了详细科学的指引。
此外住建部门还将建立“双师”制度,即美丽城镇建设首席设计师和美丽城镇建设驻镇规划师制度,建立完善技术专家定期会商、定期踏勘、咨询成果反馈等运行机制,提升各创建乡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有效解决基层人才短缺、技术力量薄弱的短板,全面推进乡镇规划服务常态化。
(二)提升绿地品质,建设公园城市。
下一步,执法部门为构建全域“大花圃”也将持续提升公园管理理念和打造公园主题特色两方面工作。一是落实“以人为本”的公园管理理念,注重满足城市居民切身使用需求。如:杨府山公园东侧是水上游览活动区域,设亲水游步道、休闲台、水上码头等,可供市民划船、垂钓、观鸟、亲水。杨府山公园西侧建成充满野趣的山林探幽区,满足一些市民观景、探幽、仿古、登高、野营等休闲需求。另外围绕湖面还设置有文化娱乐区(温情园)、老人活动区(温暖园)、儿童活动区(温柔园)、游览休闲区(温馨园),充分满足不同游客的使用需求。此外我市各大公园均设置了便民服务亭,为游客提供急救药品、茶水、报刊杂志、针线包、手机万能充、雨伞、失物招领、志愿劳动、绿化咨询等各类服务。二是打造公园主题特色、充实公园文化内涵,努力给群众提供更具美感、更有文化意义的公共绿地资源。继续开展城市公园“一园一品一特色”创建活动,市区各大公园逐一强化“特色牌”,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公园主题文化。如马鞍池公园的郁金香展、绣山公园的赏花观鱼、杨府山公园的“梅影长廊”、景山公园的樱花节等。在打造公园主题特色的同时,一并加强公园文化内涵,如墨池公园的传统书画展览、中山公园爱国主义红色主题教育文化、华盖山公园王希天先生诞辰主题教育、世纪广场科普主题文化、景山公园动物生肖文化等。
(三)挖掘文化内涵,提升服务美学。
文广旅局作为文化旅游的主管部门,将继续着力打造服务样板,推广“一片洁净待宾客、一张笑脸迎宾客、一杯清茶敬宾客、一则故事暖宾客、一桌好菜宴宾客、一份安心慰宾客、一份好礼赠宾客、一个挥手送宾客”的“八个一”模式,提高游客体验感和幸福感。同时,统筹推进未来乡村、美丽城镇、美丽街道建成景区镇,样板城镇建成3A级以上景区镇。抓好文旅“IP”培育,积极发展游船夜游、夜间演艺、城市光影秀、24小时书店、特色风情街、美食网红店、文创集市等旅游经济业态,培育富有温州识别度和产业带动力的文旅“IP”。
(四)建设大美苍南,打造中心风貌区。
在《苍南城市中心区城市设计及站前大道街景设计方案》及《苍南县城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指导下,苍南县坚持合理开发、科学发展的原则,苍南县城市中心区6.6平方公里已基本建设完毕,已形成了肖江塘河、横阳支江、中心湖“H”型景观绿带通廊。2020年以来,苍南县政府开始重点谋划苍南大道两侧用地及未来社区的规划建设工作。目前已委托浙江大学建筑设计院编制了苍南大道两侧城市设计,该城市设计以城市美学为出发点,一是重新梳理了苍南大道两侧的天际线,二是明确了苍南大道两侧建筑色彩及公建化立面要求,三是将夜景灯光内容作为城市设计的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未来社区选址于县城体育场路与苍南大道之间,目前正在积极组建申报,申报成功后,未来社区“基于地方风貌基底与城市肌理、地面、平台与屋顶、垂直绿化相结合” 的建筑特色风貌将会是城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接下来,苍南县政府还将继续开展苍南城市中心区的城市景观风貌提升工作。一是对高铁沿线的建筑立面进行改造提升,目前已完成立面改造的设计方案;二是将对人工湖公园景观行改造提升,本次提升除对绿化、花卉进行提升外,还将在绿化景观中融入文化休闲元素,为市民提供更多的交往场所。
我局和相关会办单位深感建设“美丽温州”使命光荣和责任重大,也非常需要社会各界给予我们各项工作上的诸多建议。最后,感谢您对温州自然资源和规划工作的支持,也欢迎您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温州的规划和建设。
联系人:张旸,联系电话:88363280、15067858785。
温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2021年5月31日
抄送: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市府办,苍南县人大常委会。
温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办公室
2021年5月31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