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县域动态
平阳县以全域土地综合治理实现革命老区共富
发布日期:2023-12-20 16:01:00 来源:温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浏览次数:

近日,浙江省平阳县山门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项目顺利通过验收,工程涉及土地总面积2378.7576公顷,主要内容包括开展农用地综合整治、建设用地整治等23个子项目。山门镇深度挖掘资源禀赋,探索乡村共富之路的多种模式,最大程度发挥土地整治效益,变土地资源为共富资源。

一、探索生态共富路,激发乡镇活力

以“拓空间强保障”为抓手,持续抓好土地清理、建设用地复垦、旱地改水田等方面工作,完成7.8158公顷建设用地复垦任务,实施旱地改水田项目12.5847公顷,新增水田11.0785公顷,为农村基础设施和山门镇经济发展实现要素保障。同时以项目区河道水体和交通线沿线绿化为依托,构建水系和绿网廊道为主体的网格状生态空间格局,形成“田成方、路成框、水成网、绿绕庄”的整体景观风貌格局。结合“五水共治”“四边三化”,保护村域范围内水资源,做到污水零直排,提高农村供水工程水质达标率至100%。

为探索粮食生产农业新模式,以稻米、蔬菜等交替轮作为主,以建立高产粮油示范区为目标,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平台,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区域耕地质量和连片程度。采取建设良田、应用良种、推广良法、配套良机、推行良制“五良”配套综合措施,因地制宜发展水稻、油菜等经济型作物,依托龙头企业,发展稻米和油菜籽深加工和营销,开发精品粮油,提高粮食生产效益。目前,已累计新增高标准农田建设69.1044公顷。启动山门水果特色产业科技园项目,改良水果品种,如平阳县高荟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投资300多万元建设占地250亩的葡萄园,成为当前平阳县规模最大的葡萄种植基地。

二、探索民生共富路,提升居民幸福

坚持保护优先、底线思维,空间整合、总量控制的理念,结合实际情况,合理优化农用地、建设用地、生态用地空间布局,提出“一带四片区”的项目区空间格局。优化农村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如石牛坑村整村搬迁,实施异地搬迁政策,安置房住宅面积32451.66平方米,住宅辅助用房及配套面积5106.29平方米,集中安置204套安置房。

依托本地红色文化优势,大力实施“红色领航”,完成大屯、永安村民中心建设,既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又推动传承红色基因。完成建设村卫生室6处、养老服务站、图书室、公共厕所、垃圾收集点,满足村民基本生活需求。实现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100%的目标。创新完善项目监督机制,全面推进管理制度,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实施纳入村规民约,明确公众参与方式,完善公众参与程序,通过公告、听证、公示、票决等方式,广泛征求村民的意见。

三、探索乡旅共富路,促进文旅融合

为消除制约区域发展的交通瓶颈,实施完成山门镇下路堡村至半岭村通自然公路等4个“四好农村路”工程,线路里程共9.866公里,完成蒲山至满田道路提升工程及道路周边提升,一期工程线路里程约17公里,为旅游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同时设立文旅发展区,位于永安村及大屯村南部,区域面积共182公顷。永安村桃花林及周边地块流转集体土地330亩,用于文化旅游项目开发,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收益15万元;以永安村户外拓展基地、桃花林和满田国家森林公园为依托,打造集观赏、教育、科普、体验为一体的富有红色教育特点的生态景点。红色生态休闲游每年接待的游客接近6万人次。

聚焦文旅融合,建设了以红美人、葡萄柚等精品水果为主的红色共富水果采摘园,完成种植红色共富花卉50余亩,建设500多亩红豆杉生态茶园。加速流转闲置民房,打造“北上那年”民宿及农家乐品牌。依托半岭云海网红效应,打造集云海观景、高山露营、休闲健身、花海梯田为一体的高品质休闲旅游度假区,全面升级“红+绿”的全域旅游模式,实现多业态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