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县域动态
守牢耕地红线,乐清市获评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优秀单位
发布日期:2023-05-08 14:14:29 来源:温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浏览次数:

2022年以来,乐清市牢固树立耕地质量、数量、生态三位一体的保护理念,采取多种措施,落实耕地保护责任,不断完善耕地保护长效机制,以最坚决的态度、最有力的措施,严守耕地红线。近日,温州市田长办公室通报了2022年度全市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结果,乐清市被评为考核优秀单位,这是该市连续第三年考核成绩列温州市各县(市、区)第一名。

一、认真履行耕地保护主体职责

严格执行《乐清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工作的意见》,全面落实耕地保护“一把手负总责”制度,将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列入乡镇(街道)行政一把手的工作业绩考核和镇街目标考核,同时建立领导干部耕地保护离任审计制度。完成乐清市25个乡镇街2021年度耕地目标保护考核,下发耕地保护资金1427.1551万元。

二、全面推行“耕地智保”场景应用

乐清市共安装高位铁塔探头212个,对该市28.69万亩耕地实行全方位监控,实现平原耕地100%、山区耕地80%以上覆盖。制定出台《关于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全面推行田长制的实施方案》,构建县、乡、村三级“田长制”责任体系。其中,县级田长4人,乡级田长124人,村级田长493人,村级巡查员690人。明确各级田长监管范围,通过绘制巡查线位图,使耕地保护“人田对应”。通过创新“技防+人防”互为补充的新组合,将“铁塔视联”集成至“耕地智保”应用场景,结合“田长制”责任体系,建立“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置”的耕地闭环管理新模式,全面提升耕地保护监管能力。系统自2022年5月中旬运行至今,“耕地智保”场景应用村级田长完成巡查4159次,村级巡查员完成巡查25242次。高位铁塔视联监测反馈该市疑似图斑265宗,其中大部分为土地整治项目及耕地翻耕行为,确有破坏情况的27宗已整改到位。

三、妥善处理保护耕地与保障建设用地的关系

一是严肃查处违法违规用地行为,坚持节约集约用地。以年度卫片执法和环保督察为载体,加大土地执法监管,完成2022年度卫片执法检查,违法占用耕地面积占新增建设用地比例为0.04%。加大落实土地节约集约用地政策,2022年盘活存量建设用地2395亩,城镇低效再开发3806亩;消化批而未供3847.67亩,均超额完成年度任务。

二是严守耕地红线,严控核心指标。为贯彻温州“拥江面海”的发展战略,结合温州国土空间规划中做大中心城区的规划导向,乐清市多次组织各乡镇、部门对接,形成“三区三线”划定成果,确认永久基本农田24.60万亩,耕地保护目标27.88万亩,城镇开发边界14.11万亩,生态保护红线35.79万亩。该成果于2022年9月30日通过自然资源部质检并正式启用。

三是全盘谋划,强化项目保障。积极谋划年度用地审批,全年共取得上级下达的盘活挂钩、省重大产业奖励、温州调剂、省政府督察激励事项奖励、特色小镇奖励、存量土地处置奖励等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合计1918.14亩、其中耕地727.71亩;组件完成25个年度计划批次,指标完成率达100%,有效保障项目落地,促进乐清市扩大投资,重点基础设施项目用地得到落实。

四是加强优质耕地垦造和保护。截至2022年年底,该市补充耕地已报备279亩,补充水田已报备552亩,完成建设用地复垦170亩;完成2021-2022年度“百千万”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任务1.69万亩。

四、落实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整治工作

一是深入开展耕地“非农化”处置工作。成立由市长担任组长的耕地“非农化”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乐清市耕地“非农化”处置工作实施方案》,细化部门职责,明确处置方式,提供耕地恢复资金保障。截至2022年12月底,4835宗9428亩非农化图斑的处置工作顺利完成,并通过整治恢复耕地1256亩。

二是开展粮食生产功能区等“非粮化”整治工作。制定工作方案,成立工作专班,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乐清市耕地“非粮化”整治工作的通知》,指导各乡镇(街道)对粮食生产功能区内“非粮化”问题地块仔细排摸,分类分步稳妥处置,保障农户利益。截至2022年12月,该市粮食功能区“非粮化”整治优化任务1.32万亩,整治优化率达100%,其中清理腾退3480.37 亩,清理腾退率达26.3%;胜利完成14.01万亩粮功区认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