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县域动态
瑞安市强化工业用地保障 助推产业升级“加速跑”
发布日期:2024-01-08 15:43:12 来源:温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浏览次数:

今年以来,瑞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聚焦向上争取扩增量、向内盘活优存量,将工业用地保障作为助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大力推行“工业上楼”“数据得地”,全面推进工业用地集聚高效利用,充分激发企业发展动能、切实推动工业产业振兴。

一、做实工业用地“早”谋划,下好资源统筹一盘棋。一是以数据得地为抓手,实现资源精准配置。针对无自有生产用地(厂房)的高成长型企业,通过企业成长、经济效益、技术创新、质量建设、转型升级、个性指标等6项内容的排名赋分,按得分高低顺序解决企业用地需求。把有限的土地资源向发展前景好的中小企业倾斜,让优质中小企业凭实力轻松拿地。政策实施以来,已有14家企业通过该机制获得工业用地保障。二是以小微园建设为载体,实现产业链条集聚。引导国资公司、招引优质运营企业建设特色产业小微园,促进“四无”生产经营单位、小微企业集中整治、搬迁改造、转型升级。如瑞安市智汇机械制造园由国企投资建设,并创造性以“私人订制”方式结合每一家意向承租企业的特点和工艺要求,提前排布企业场地位置,有效破解企业需求与厂房空间不匹配的难题,加速推进产业集聚化、规范化发展。三是以团块式改造为依托,实现地块一体发展。由政府主导“统一规划设计、统一产业布局、统一招商准入、统一要素保障”,基于本地优势产业和优质企业团块式开展工业用地征迁和供应,实现非生产性建筑集中布局。目前已启动马屿日科工业园区、陶山鑫宇针纺产业园两大团块改造,其中鑫宇针纺产业园规划用地面积约150亩,建成后可形成年产5亿件的纺品及纺织专用设备生产能力,产值可达15亿元。

二、力保工业用地“稳”供应,强化要素保障硬实力。一是加大政府做地力度。梳理建立工业用地“蓄水池”,将“净地”环节前置,提前储备做地,地块逐一落实责任人负责全流程跟踪对接,清单式分解罗列问题,倒排出让时序,确保工业用地出让节奏稳定可控。截至12月21日,该市供应工业用地1435亩,供应量居温州各县市区第二,工业用地占出让土地总量比例高达69%。二是支持“安置厂房”建设。针对部分村安置留地落地难的现实背景,在符合集体决策、科学论证前提下,鼓励村集体利用安置留地指标建设工业厂房,配套提供控规调整、选址置换等支持政策,拓宽工业用地供应源。如潘岱街道谢岙底村利用村安置留地指标建设标准厂房用于出租,缓解工业用地紧张,带动村集体共富创收。三是推进附属配套共建。率先在工业集聚区探索利用存量集体建设用地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稳妥有序盘活存量土地资源,帮助解决保障性住房问题。已建立仙降街道仙降村、新安村试点,由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注册成立村办企业,以集体使用方式拿地后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建成后将有效缓解周边企业员工“租房难”问题。

三、助推工业用地“活”运用,激发产业项目新动能。

一是工业上楼,以高容积率促企高效发展。充分考虑区域整体布局前提下,结合企业生产工艺需要,论证提高地块容积率,引导企业向上要“空间”,全力打造“工业上楼”示范样板。如浙江中远鞋业有限公司年产3000万双天然乳胶及超纤维高档绿色时尚鞋全球产业链未来工厂建设项目经论证将控规容积率上限放宽至6.0,项目实际实施容积率为5.47,刷新该市工业项目容积率上限记录。二是零地技改,盘活落后产能重焕生机。鼓励企业利用自有工业用地实施零地技改,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对工业项目不改变用地功能的厂区改扩建项目不再补缴土地出让金。截至12月21日完成低效工业用地再开发2283亩,任务完成率190.24%,完成量居温州市第三。三是联合改造,以“腾笼换鸟”实现凤凰涅槃。在属地平台单位牵头主导下,对符合规划、权属清晰、企业自愿、价值相当的情况下,支持项目用地之间进行空间位置互换或整合实施连片改造开发。如仙降街道仙降村集体所有三处旧厂房改扩建项目实施时,将三个地块打包统筹计算相关经济技术指标,放宽容积率和绿地率要求,大大提升改造空间。改造后,三个地块分别改造为多层工业厂房、立体停车库等,地上建筑面积由11712.58㎡提高至26875.90㎡,容积率提高136.35%,另新增地下建筑面积3638.72㎡,大大提高土地利用效率。